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贸易战的意思、贸易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贸易战的解释

各国为了夺取国外市场和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而采取的措施。如削价倾销、实行货币对外贬值、出口补贴以及高筑贸易壁垒等。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设有解决缔约国间贸易争端的机构,以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贸易战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出口等手段进行的经济对抗行为,其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化博弈的冲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贸易战又称“商战”,主要表现为一国通过关税壁垒(如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技术限制、出口管制)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以倾销、汇率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引发对方的报复性措施。其核心特征是经济手段政治化,常与地缘博弈、产业竞争深度绑定。

二、主要形式

  1. 关税对抗

    • 直接提高关税税率(如2018年美国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
    • 针对性打击对方优势产业(如中国对美大豆加征关税)
  2. 非关税壁垒

    • 技术封锁(如限制华为获取芯片制造技术)
    • 反倾销调查(指控他国商品低价倾销)
    • 供应链脱钩(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3. 金融与经济手段

    • 汇率操纵指控(指责对方货币贬值)
    • 限制投资并购(如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外资项目)

三、成因与触发点

  1. 经济因素

    • 长期贸易逆差(如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3750亿美元)
    • 产业保护需求(如钢铁、农业等传统行业)
  2. 政治与战略博弈

    • 技术主导权争夺(如5G、人工智能领域)
    • 地缘政治施压(如通过贸易制裁干预他国内政)
  3. 规则体系冲突

    • WTO等国际组织改革分歧
    • 区域贸易协定竞争(如CPTPP与RCEP)

四、典型影响

  1. 全球经济

    • 供应链中断(WTO预测贸易增速可能降至1.7%)
    • 推高通胀(美国消费者因关税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
  2. 产业与企业

    • 被迫调整全球布局(如苹果将15%产能迁至越南)
    • 技术断供风险(如中芯国际无法获取EUV光刻机)
  3. 国际关系

    • 从经济摩擦扩展至科技、外交领域(如中美争端)
    • 催生区域合作(如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23%)

五、历史案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经济模型,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贸易战

贸易战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进行的互相制裁、限制或加征关税的行动。这种行动通常是作为一种手段,以争取更有利的贸易条件或保护自身经济利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贸》字的拆分部首是贝(贝贝相连),总笔画数为11; 《易》字的拆分部首是日(阳超过一个横竖),总笔画数为8。

来源

《贸易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史记》中《商君列传》:“愿闻贾贸之彼此有无罪过。”这里的“贾贸”意指商人们的贸易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贸易战”。

繁体

《贸易战》的繁体字为《貿易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贸》的古代写法为贝贝贝日,而《易》的古代写法为日日日月。

例句

最近,由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许多企业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组词

贸易战,贸易协定,贸易顺差,贸易逆差,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贸易伙伴,全球贸易,国际贸易。

近义词

贸易冲突,贸易争端,贸易摩擦,贸易对抗。

反义词

贸易合作,贸易协商,贸易交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