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e also] 即出現于
指明文字出處或可以參看的地方。 徐複 《阏氏讀音考》:“ 匈奴 語言見於《史記》、兩《漢書》所載者,凡二十餘名。”
“見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明文字出處或提示可參考的文獻來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标明出處
舉例:
“兔死狗烹的典故見于《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背私為公”見于《韓非子·五蠹篇》。
學術引用
在考證類文本中,用于說明某一說法或詞彙的來源。例如語言學家徐複在《阏氏讀音考》中寫道:“匈奴語言見于《史記》、兩《漢書》所載者,凡二十餘名。”
可譯為“see”或“refer to”,例如:“The term is first seen in Han Feizi.”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見于》是一個常用詞彙,意思是“出現在某處”、“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看到或發現”。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劃、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介紹。
詞語《見于》由部首“見”和“于”組成,其中“見”部表示與“視覺”相關的含義,具有指向“看、見”的意思。在《見于》這個詞中,這兩個字分别是屬于兩個獨立的字。
拆分後,部首“見”的筆劃數為 7,而部首“于”的筆劃數為 5。
《見于》是現代漢語詞彙,來源于古代的用法,并且在使用中有着相對固定的搭配。該詞的繁體形式為「見於」。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差異。根據曆史記載,古代對于“見”字的寫法有多種多樣,例如篆書、隸書、楷書等。而“于”字在隸書和楷書中的寫法相對一緻。
1. 他的名字見于名人堂的名單中。(他的名字出現在名人堂的名單中。)
2. 我們已經見于媒體報道了。(我們已經在媒體報道中被看到了。)
相關的組詞有:出現于、存在于、隱含于。
近義詞有:出現在、顯現于、呈現于。
反義詞為:不見于、缺乏、不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