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生石上的女蘿。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應劉秘書》詩:“水苔方下蔓,石蘿日上尋。”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詩:“霏紅洲蕊亂,拂黛石蘿長。”
“石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石蘿(拼音:shí luó)指附生于石頭上的女蘿植物。女蘿是地衣類植物,常依附于其他物體生長,石蘿即特指生長在岩石表面的這類藤蔓植物。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平台(如、2、4)查詢更多詩詞例證及注音。
石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石和蘿。
石的部首是石,它有3個筆畫;蘿的部首是艹(草字頭),它有9個筆畫。
石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出處和含義可能有所變化。一種說法是,石蘿是古代指代某種形狀像藤蔓的石頭的器物的名稱。另一種說法是,石蘿是古代用于經商交易的一種計量單位。
石蘿的繁體字是「石蘿」。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對于石蘿這個詞來說,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在現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是「石蘿」。
1. 這座雕像上有一條石蘿爬滿了石柱。
2. 我買了一塊石蘿作為家中擺件。
石蘿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石藤、石蔓、石薤
石蘿沒有常見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