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問的意思、令問的詳細解釋
令問的解釋
令聞,美好的聲名。問,通“ 聞 ”。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夫此四子者,耳目聰明,忠信廉勇,未必無儔也,而及其成名立績,德音令問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晉書·隱逸傳·魯褒》:“是故忿争非錢不勝,幽滞非錢不拔,怨讎悲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 清 錢謙益 《福建道監察禦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制》:“膏雨之政,浸灌 淛 西,洊陳内臺,令問滋茂。”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令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令聞”,即美好的聲名或聲譽。其中“問”是通假字,通“聞”(即聽聞、名聲)。
- 字詞拆分:“令”表示美好、善;“問”通“聞”,指聲譽、名望,二者組合強調對美譽的稱頌。
2.曆史引證
- 漢代王符《潛夫論·贊學》提到:“德音令問不已”,指通過德行積累美好聲譽。
- 《晉書》中記載“令問非錢不發”,暗喻聲譽需以實際行為建立。
3.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古代公文、禮儀交往中,用于表達對他人的稱贊或問候。
- 書面表達:多見于書信或文學作品,例如清代錢謙益的《福建道監察禦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制》中“令問滋茂”,形容聲譽日益顯著。
4.相關擴展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題材創作時可能涉及。
- 例句參考:唐代官員李令問的姓名即包含此詞,可能與家族對聲譽的重視相關(見《舊唐書》引例)。
5.辨析注意
- 避免與“命令”“詢問”的現代常用義混淆,此處“令問”為整體詞彙,不可拆分直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潛夫論》《晉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令問的意思
《令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詢問、訊問、追問。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令問》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口”。其中,“人”是四畫,“口”是三畫。
來源
《令問》最早出現在《漢書·著作志》中。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場,當時對于官員來說,問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得到明确的回答或解釋,官員可能會被追問或追究責任。因此,令問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官方審問方式。
繁體
《令問》的繁體字為「令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令問》的寫法稍有不同。字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行草書寫也顯示出更加娟秀的特點。
例句
1. 他在會議上被令問了一些關于財務狀況的問題。
2. 老師對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進行令問。
組詞
令人驚訝、令人愉快、有令心扉
近義詞
盤問、追問、詢問
反義詞
回答、解釋、宣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