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句的意思、俗句的詳細解釋
俗句的解釋
平庸熟濫的詩句。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郭紹虞 校釋引 陶明濬 《詩說雜記》:“俗句者何?沿襲剽竊,生吞活剝,似是而非,腐氣滿紙者是也。”
詞語分解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專業解析
"俗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實際應用兩方面來理解:
-
字面含義:
- 俗: 本義指風俗、習慣,引申為大衆化的、普通的、常見的、缺乏高雅或新意的。在語言層面,常指俚俗的、口語化的、不文雅的表達。
- 句: 指句子,即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
- 合義: 因此,“俗句”字面上指通俗的、常見的、缺乏文采或新意的句子。
-
實際應用與内涵:
- 内容淺顯直白: 俗句通常表達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道理、常見現象或直接的情感,内容上缺乏深刻的哲理或獨特的見解。
- 語言通俗易懂: 其語言風格偏向口語化、俚俗化,較少使用典故、複雜的修辭或文雅的詞彙,力求讓大衆一聽就懂。
- 缺乏創新性: 俗句往往是陳詞濫調、老生常談,是那些被反複使用、失去了新鮮感和沖擊力的表達方式。
- 有時帶貶義: 在評價文學創作或語言表達時,“俗句”常帶有貶義色彩,指那些格調不高、缺乏藝術性、流于平庸甚至粗鄙的句子。它常與“雅句”、“妙句”、“警句”相對。
- 反映民間智慧或習慣: 某些情況下,俗句也指流傳于民間的、反映普遍生活經驗或樸素道理的通俗語句(類似于俗語、諺語的一部分),但通常更強調其“俗”(通俗、俚俗)的一面而非其智慧性。
“俗句”指的是那些語言通俗直白、内容淺顯常見、缺乏文采、創新性或深刻性,有時甚至顯得平庸或粗鄙的句子。 它在文學批評和語言評價中常作為需要避免或提升的對象。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該詞典對“俗”和“句”的釋義是理解“俗句”的基礎)
-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辭海》對詞彙的釋義更為詳盡,有助于理解詞彙的源流和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俗句”是文學批評中的術語,指詩歌創作中平庸、熟濫、缺乏新意的詩句。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俗句指詩句中沿襲陳腐表達、缺乏獨創性的問題,常見于刻意模仿或生搬硬套的創作。例如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詩法》提出“學詩先除五俗”,其中第三項即為“俗句”。
-
特點分析
- 剽竊沿襲:直接套用前人詩句或固定搭配,如“春風又綠江南岸”被濫用後失去新意。
- 生硬拼湊:堆砌華麗辭藻卻缺乏意境,如“金樽玉露對月歌”等浮誇表達。
- 邏輯矛盾:為押韻強行組合不合理意象,如“鐵馬冰河入夢來”中“鐵馬”與“冰河”的沖突。
-
與“俗語”的區别
需注意“俗句”與“俗語”不同:俗語是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如“吃不了兜着走”),反映生活智慧;而俗句特指詩歌創作中的語言弊病,屬于文學批評範疇。
擴展閱讀:嚴羽提出的“五俗”還包括俗體、俗意、俗字、俗韻,共同構成詩歌創作應避免的五大俗套。
别人正在浏覽...
百齡闆棚抽援黜除觕定村農稻疇道典凋荒地皮東丘惡識芳馥分辨趕頭水割絶攻掘宮羅句骊官壺化禅煌灼搛菜江渚勦除教墨醮事寄臣解榻禁旅八旗酒胡蘆礧砢煉焦留處曆心邏逤檀痲瘋梅蘇門下生暮砧能書畦宗郎君鵲鏡讓退尚故自上真上坐射糧勝期孀嫠松丸遂歌天閑同爨拖宕枉長白大文惠纖介之失閑冷遐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