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嫉妒。《新唐書·房玄齡傳》:“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 宋 無名氏 《梅妃傳》:“議者謂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然揣摩者私料公厚 錢 甚,媢忌者因掎公以撼 錢 。”
(2).指嫉妒的人。《新唐書·劉洎傳贊》:“然性剛疏,輔太子,欲身任安危,以言掩其衆,為媢忌所乘,卒陷罪誅。”
“媢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嫉妒,也可指嫉妒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媢忌”多用于古代文獻,側重描述因他人優勢産生的負面情緒或行為,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嫉妒”還是“嫉妒者”。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研究。
在漢語中,媢忌是一個富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它代表着一種情緒或态度。媢忌的意思是指有人因為别人的優點或成就而感到嫉妒,心生嫉妒忌恨之情。對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下面将一一進行介紹。
媢忌是由女性部首妥和心字旁所組成的。妥字的拆分部首是女,字義是妥善、妥貼;心字旁的意思是與心相關。妥字與心字旁組合而成的婦表示女性,加上忌,表示女性的忌妒之情。
媢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一章中:“藝以媢嫉為惡”(指能力以嫉妒為惡)。後來在古代漢語中,媢忌使用的越來越普遍,成為形容對别人優點嫉妒心生的情緒。
在繁體字中,媢的寫法為「嫺」,形狀上更加複雜,表示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媢忌的字形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媢使用的是「田旁單庚」的字形,代表花園裡的花朵,表達了嫉妒之情,而忌則是寫作「心耳」的形式,表示對别人的忌恨之情。
下面是一些使用媢忌的例句:
1. 她因為同事的升職感到了媢忌之情。
2. 他雖然面帶微笑,卻心懷媢忌。
3. 媢忌心理會讓人變得不善良。
4. 他對她的美貌心生媢忌。
媢忌可以進行組詞,比如媢視(嫉妒并輕視)和忌諱(對某事物心存忌恨)。與媢忌意義相近的詞有嫉妒、妒忌等。而反義詞可以是贊賞、欣賞等,表示對别人優點的肯定和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