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貫的意思、冒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貫的解釋

假冒籍貫。《宋史·高宗紀七》:“以舉人多冒貫,命州縣每三歲行鄉飲酒禮以貢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冒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法律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戶籍管理語境,指通過欺詐手段冒充他人籍貫或假冒本地戶籍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點:


一、字義本源


二、曆史法律定義(核心釋義)

在曆代法典中,“冒貫”特指兩類違法行為:

  1. 冒充籍貫

    非本地戶籍者僞造文書或賄賂官吏,将戶籍非法遷入某地。多見于科舉考生為獲取地區錄取優勢(如宋代“寄應”現象),或逃避原籍賦役。

    《唐律疏議·戶婚律》載:“諸州縣不覺脫漏增減者……冒貫相冒合戶附籍者,各減二等。”

  2. 假冒身份

    僞造姓名、家世冒用他人戶籍身份,以規避法律制裁(如逃犯)、獲得特權(如冒領軍戶待遇)或侵占財産(如冒繼承權)。

    《宋會要輯稿·刑法二》記有“詐冒戶籍”罪條,對“假托姓命、詐稱官戶”者嚴懲。


三、現代引申義

在學術研究中,“冒貫”可泛指:


權威參考文獻

  1. 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中華書局,1996年.
  2. 徐松輯《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四章戶籍制度).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文獻來源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冒貫”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為假冒籍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尤其在涉及戶籍或科舉制度時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詞義分解

3.曆史背景

4.例句與文獻引用

5.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宋史》相關章節或古代戶籍制度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春禀單賓鐵材大難用蒼煙策贈柴木辰放氏成雙作對成旨垂憲戳破達徒調犯砥勵地宜笃暗飛光奉承焚山腹诽心謗感麟幹濕球溫度表公廁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貴意孤童海翁槐棘回采火杴檢事虮虱雞胸龜背考慮恇恇冷盤列邦敏快嶷爽拗阻剽虜平安喏平注強唇劣嘴佥士七體瑞命攝影師十發十中詩媒瘦受署任髫童通犀問柳尋花骛新相王小聰明習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