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犀的意思、通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犀的解釋

犀角的一種。《漢書·西域傳贊》:“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通犀,中央色白,通兩頭。”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嶺 表珍奇,是不一類,珊瑚硨磲,明珠文貝,沉檀通犀,象齒翡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詞,其核心含義指犀牛角中央貫穿上下的白色紋理線。這一特征被視為犀角最珍貴的部分,并衍生出祥瑞、靈異的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本義:犀角的天然紋理特征

指犀角中心天然形成的白色線狀紋理,縱貫角體兩端。《說文解字》釋“犀”為“南徼外牛……角在鼻上”,而“通”強調其紋理的貫通性。這種紋理在光照下呈現晶瑩透亮的質感,故漢代典籍稱其為“通天犀”(《漢書·西域傳贊》注引如淳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犀》具體描述:“犀角紋如魚子形,謂之粟紋;紋中有眼,謂之粟眼。黑中有黃花,黃中有黑花者,謂之通犀。”

二、文化象征:祥瑞與靈異的标志

因通犀紋理罕見且貫通兩端,古人視其為靈異之物:

  1. 辟邪祥瑞:漢代起被視為鎮邪寶物,《後漢書·輿服志》記載帝王以“通天犀”為帶飾,象征權威與天佑。
  2. 鑒毒特性:古代傳說通犀可驗毒,《抱樸子·登涉》載:“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以角盛米置群雞中,雞欲啄之,未至數寸,即驚卻退。”
  3. 詩文意象:唐宋詩詞常以通犀喻指珍貴情誼或高潔品性,如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即以“靈犀”暗喻心意相通。

三、引申用法

現代漢語中,“通犀”主要用于:

  1. 形容珍貴稀有之物(如“通犀之寶”)。
  2. 借喻敏銳洞察力(如“目光如通犀”),延續“靈犀”的象征傳統。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4. 葛洪《抱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輯校本)
  5. 《全唐詩》李商隱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通犀”是古代文獻中提到的犀角種類,具有特殊形态和文化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通犀指犀牛角的一種,其核心特征是中央呈白色,且兩端通透,形成貫穿整體的紋理。這種結構被視為稀有珍貴,常被用作貢品或裝飾材料。

  2. 文獻出處與特征

    • 最早見于《漢書·西域傳贊》,記載其為宮廷珍寶之一,與明珠、翠羽并列。
    • 顔師古注引如淳的解讀,強調“中央色白,通兩頭”的形态特點,清代鈕琇《觚賸·石言》也将其歸為“嶺表珍奇”之一。
  3. 文化象征與用途
    通犀因通透的質地和稀有性,成為權貴階層彰顯地位的象征,多用于制作工藝品或作為貢品。其名“通”也暗含通達、靈性的寓意,部分詩詞将其與情感聯結,如“通犀解佩”“心有靈犀”等表達。

  4. 相關延伸

    • 成語關聯:如“犀照通靈”“拔犀擢象”等,均以犀角特性比喻洞察力或選拔人才。
    • 詩詞引用:宋代詩詞中常見以通犀為意象,例如“四枝鬟上插通犀”,描述女子發飾的精緻。

通犀既是古代珍稀物産的代表,也是文學中富含象征意義的意象,其定義需結合文獻記載與曆史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艾子逼上鄙事臂指常節朝請騁娛熾灼串講道祠德齒颠杪吊杆東園主章放民煩匮負挈符術诟悖函育呵脬纥頭後交花卷惑悶堅不可摧伎工寄滅衿紳觭日隽詞空木岚霧離判理知龍額罵坐瘧患泮奂披述芘依乾巛千伶百俐清室傾軋卿淵熱障三尺秋霜攝理聲幹擾神景霜雲肆逆酸風探測器談玄說妙梯梁項日感夢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