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體的意思、七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體的解釋

(1).人體的眼、耳、口、鼻七孔。《國語·鄭語》:“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 韋昭 注:“七體,七竅也。”

(2).事物的七個部分。《管子·五輔》:“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飢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輯睦以備寇戎。凡此七者,義之體也。”《儀禮·士冠禮》“三醮有乾肉折俎” 唐 賈公彥 疏:“或為豚解而七體,以乾之,謂之乾肉。”

(3).指沿襲 漢 枚乘 《七發》而成的一種文體。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由是遂有‘七’體,後之文士,仿作者衆, 漢 傅毅 有《七激》, 劉廣 有《七興》, 崔骃 有《七依》。”參見“ 七發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體"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文學體裁概念 指漢代形成的七段式賦體結構,最早見于《昭明文選》所收錄的枚乘《七發》。這種文體以七事鋪陳為特征,包含"序曲+六段問答+結語"的固定框架,代表作品有傅毅《七激》、張衡《七辯》等。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雜文》中評價其"腴辭雲構,誇麗風駭"的文學價值。

二、中醫體質學說 《黃帝内經·靈樞》提出"陰陽二十五人"理論,其中将體質劃分為七類:太陽、少陽、太陰、少陰、陰陽和平之人等。這種分類法為中醫辨證施治提供理論基礎,現代《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标準亦沿襲此框架發展。

三、書法藝術源流 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書法七體包含: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章草,概括漢字書體演變脈絡。宋代《宣和書譜》進一步闡釋各體特征,如"篆貴婉而通,隸欲精而密"的審美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七體”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人體七竅

指人體的七個孔竅,包括眼、耳、口、鼻(共七孔)。該說法源自《國語·鄭語》中“正七體以役心”,韋昭注“七體”為七竅,強調感官與心智的關聯。


二、事物的七個部分

特指某些抽象概念的七個構成要素,例如:


三、文學體裁

指漢代形成的一種特殊賦體,特點為:

  1. 起源:由枚乘《七發》首創,通過主客問答形式鋪陳七事,形成“始邪末正”結構。
  2. 發展:後世文人如傅毅《七激》、曹植《七啟》等競相模仿,最終确立為獨立文體“七體”。
  3. 影響:奠定了漢賦的問答體式,對骈文和叙事文學有深遠影響。

以上内容綜合自古代文獻及權威辭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國語》《管子》原文或漢賦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薆逮白石脂八頌承讓澄遠癡兒女傳玩詞旨村社打細登來蛁蟟刁訟動靜有法二村奉命唯謹紛帨扶接革濁詭怪鴻殺紅頭喉極假迹降火堅實驕悖矯黠嘉玉矜愛警抑棘圍鎖院镌改駿遠尻骨狂傲苦口師蘭焰鐐鈕麗徒倫等怒鼃批毀樵蘇客起第全濟軟語溫言省衆審慮詩篇思而不學則殆泰山吟攤飯騰蕩蹄髈挺拔彤管托慮汶陽川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