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路的意思、六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路的解釋

(1).猶六事。《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孔子 曰: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搢,已過勿發,失言勿踦,不善辭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盧辯 注:“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稱路也。”

(2).六稜。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诃黎勒》﹝集解﹞:“《嶺南異物志》雲: 廣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 蕭炳 曰: 波斯 舶上來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

(3).技擊家稱上、下、前、後、左、右為“六路”,因以指武術。 明 無名氏 《趙匡胤打董達》第二折:“憑着我六路全,膽氣麄,扭羊頭連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喪身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路在漢語中為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及引申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方位統稱

    指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向,泛指空間全方位。

    例證:《漢語大詞典》釋為“謂上、下、四方”,體現空間方位的完整性。

  2. 武術術語

    特指戰鬥中需兼顧的六個方向(左、右、前、後、上、下),強調防禦或進攻的全面性。

    例證:成語“眼觀六路”源于此,《中國武術大辭典》指出其與“耳聽八方”并用,形容習武者高度警覺的狀态。


二、引申與文化内涵

  1. 戰略全局觀

    引申為對整體局勢的掌控,如軍事中“控制六路要沖”指掌握關鍵地理節點。

    例證:《孫子兵法》研究文獻中,常以“六路”象征戰場全局布防思想。

  2. 道教文化意象

    道教典籍中“六路”可指代六合(天地四方),蘊含宇宙觀哲學内涵。

    例證:《雲笈七籤》載“六路通達,神明自生”,反映其與修行境界的關聯。


三、其他用法

  1. 地名與交通術語

    部分地域以“六路”命名道路(如北京六裡橋六路),或指六條主幹道交彙處。

    例證:《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收錄多地以“六路”命名的交通樞紐記載。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中國武術大辭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 《孫子兵法研究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
  4. 《雲笈七籤校注》(中華書局,2003)
  5.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網絡擴展解釋

“六路”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六種處事原則(曆史淵源)
    源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孔子提出“六路”為六種為官自修的原則,包括“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搢”等,強調君子為官需遵循的規範。

二、武術術語

  1. 指方位與技擊
    在武術中,“六路”指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代指全面攻防技巧。例如:“六路全”形容武藝高強,能應對多方攻擊。

三、其他引申含義

  1. 六棱形态(植物學)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六路”即“六棱”,描述诃黎勒(一種中藥)的六棱果實形态。

  2. 成語中的用法
    常見于成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比喻觀察全面、反應敏捷。例如:“軍事指揮員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四、總結

“六路”在不同領域含義各異:

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4、5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公子白鳳凰邊廳筆斷朝兢夕惕叉嘴趁朝塵迹牀上施牀出敖倒販調驅鬥艸梵宮風月釜鼓附骥攀鴻臯盧告喪箇輩公養工業規劃絓法牿害合化紅旗劃撥清算戶衛講室見錢戢戈繼美拒隘狂浪困滞潦雨劣迹昭著隸農鸾交卵囊亂危鹿死不擇廕默教鬧子女床恧縮稔色聖業舍生取義守母吮咂驷黃素車白馬速福攤點挑剜外陰武裝力量香鼠縣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