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芒硝的意思、芒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芒硝的解釋

[mirabilite;Glauber's salt] 一種Na 2 SO 4 ·10H 2 O礦物,含有一個分子硫酸鈉和十個分子結晶水。産于鹽湖、幹鹽湖及水泉,也有粉化狀态

詳細解釋

見“ 芒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芒硝(máng xi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科學及藥用含義的名詞,其釋義可從語言學、化學及中醫藥學角度綜合闡釋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芒硝”指一種天然礦物或化學制品,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鈉(Na₂SO₄·10H₂O),呈無色透明晶體或白色粉末狀,因晶體表面常有針狀芒刺,故名“芒硝”。其别稱包括“樸硝”“皮硝”等,古代文獻中亦作“硭硝”。


二、化學屬性

芒硝的化學式為$ce{ Na2SO4 cdot 10H2O }$,屬于硫酸鹽類礦物。其特性包括:

  1. 物理性質:易溶于水,味鹹而微苦,暴露于幹燥環境易風化失去結晶水,轉化為無水硫酸鈉(玄明粉)。
  2. 形成方式:天然芒硝多存在于鹽湖、濱海沉積層或幹旱地區土壤中,亦可由人工加工制得。

三、中醫藥學應用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芒硝被列為“瀉下藥”,具有明确藥性及功效:


四、典籍記載與權威參考

  1. 《神農本草經》:将“樸硝”(芒硝粗品)列為“中品”,載其“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明确芒硝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規定其硫酸鈉含量不得少于99.0%。
  3. 現代研究: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華本草》指出,芒硝的藥理作用包括刺激腸黏膜、促進腸蠕動及抗炎消腫等。

參考文獻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芒硝是一種硫酸鹽類礦物藥,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化學成分

芒硝是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主含十水合硫酸鈉,化學式為$Na_2SO_4·10H_2O$。古代因其針狀結晶形态(“芒”)和易溶于水的特性(“消”)得名,後規範為石字旁“硝”以表礦物屬性。

二、形态與産地

呈棱柱狀、針狀或粒狀,無色透明或類白色半透明,質脆易碎,具玻璃光澤。多産于海邊堿土地區、鹽場、礦泉及潮濕山洞中,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三、藥用功效

  1. 内服:瀉下通便、潤燥軟堅,主治實熱積滞、腹脹便秘、腸癰腫痛,常用量6-12克(溶入煎劑)。
  2. 外用:清火消腫,可緩解乳癰、痔瘡腫痛、口舌生瘡等。

四、注意事項

需密閉保存于30℃以下以防風化;不宜與硫磺、三棱同用,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醫藥資料,如需完整内容可查看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沙尼亞人變風冰蕩差錯寵遂儲才辭鋒從姬聰明丸村眉大衫唔笃遁思帆索頫聽改邪歸正郭椒駭栗恍惑徽劇豗潰茭牧家弱節印京塵鏡囊馂餡庫房老更颣節梁甫棂星門六鈞蒌翣卯酒木毬使者哪咤年根兒牛錄額貞蚍蜉撼樹拼法啓閉塞起籤全神關注缺微區霿宂僭商校生落手摺束躅斯翚特立填還投晩頹老文化衫五流綫團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