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蒌翣的意思、蒌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蒌翣的解釋

古代棺飾。或為覆于棺上的彩帛,或為繪于外闆的彩飾。《禮記·檀弓下》:“是故制絞衾,設蔞翣,為使人勿惡也。” 鄭玄 注:“蔞翣,棺之牆飾。《周禮》蔞作柳。” 清 黃宗羲 《紫環姜公墓表銘》:“ 倪文正 淺土三十年,過者但揮淚而去,公買地塟之,蔞翣芻靈,禮文畢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蒌翣”是古代喪葬禮儀中的一種棺飾,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 蒌:此處讀作“柳”(音liǔ),特指喪車上的裝飾材料。
    • 翣(shà):原指古代出殡時棺木周圍的羽飾或布飾,形似扇狀,用于遮蔽棺木。
      合稱“蒌翣”,即用特定材質(如蒌草、織物等)制成的喪車或棺木裝飾物。
  2. 用途與形制
    根據《禮記·檀弓》記載,“設蒌翣”是喪禮中為棺木設置牆飾的環節,可能包括編織物、草木制品等,起到遮擋、美化棺柩的作用,同時體現禮儀規格。

  3. 文化背景
    這一裝飾與古代“蒌室”文化相關(如胎教禮儀中的“蒌室”),反映了草木制品在禮儀中的象征意義。此外,《周禮》提到“萭蒌”用于車輪防刺,推測“蒌翣”可能結合了實用與禮制功能。

  4. 讀音與演變
    “蒌”在喪葬語境中讀音為“柳”(《集韻》力九切),區别于其他含義(如蒿草讀“樓”),體現了漢字音隨義轉的特點。

“蒌翣”是融合材質、形制與禮制的喪儀用具,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形态與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蒌翣》的意思

《蒌翣》(lóu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草本植物。它在民間常被用于中藥治療感冒和咳嗽。

《蒌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蒌翣》的部首是⺾和⺌,它的總筆畫數是24。

《蒌翣》的來源和繁體

《蒌翣》是一個古代漢字,該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繁體字是 蔞翣。

《蒌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蒌翣的寫法略有不同。它是由“茍”和“翏”兩個字組成,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蒌翣》的例句

1. 他服用了一劑蒌翣中藥治療感冒。

2. 中醫師建議我使用蒌翣來緩解咳嗽症狀。

《蒌翣》的組詞

由于《蒌翣》本身是一種植物的名字,所以并不常用于組詞。

《蒌翣》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