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區霿的意思、區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區霿的解釋

亦作“ 區瞀 ”。昏昧。《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 顔師古 注:“區,音口豆反;霿,音莫豆反。”《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心區霿則冥晦,故有脂夜之妖。”《宋書·五行志五》:“是時 曹爽 區瞀自專,驕僭過度,天戒數見,終不改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區霿(qū mèu),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罕用于現代漢語,其核心含義指昏昧、愚蒙,形容心智不明、見識不清的狀态。該詞屬于通假現象,其中“區”通“恂”(xún),意為愚昧;“霿”通“瞀”(mào),指目不明或昏亂。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典籍角度詳釋:


一、字義解析與典籍依據

  1. 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釋“區霿”為“昏昧”,指出其通“恂瞀”,表示思想混沌、不明事理的狀态。該釋義源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上》:“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 顔師古注曰:“區與恂同,霿與瞀同,謂愚蒙也。” 此處強調心智蒙蔽導緻的認知障礙。

  2. 構詞理據

    • 區(恂):古通“恂”,《說文解字》釋“恂”為“信心也”,但在此語境中引申為愚鈍(參考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 霿(瞀):《說文》雲“瞀,氐目謹視也”,本義為低頭細視,後衍生出昏亂、目不明之義(如《楚辭·九章·惜誦》“中悶瞀之忳忳”)。

      二字合成後,強化了“神志昏沉、思維滞塞”的語義。


二、文獻用例與語境分析

  1. 史書典例

    《漢書·五行志》以“區霿”描述君主失察之弊:“人君區霿不明,則上下隔絕,忠谏不入。” 此句批判統治者昏聩導緻政令閉塞,凸顯該詞的政治批判色彩。

  2. 近義關聯

    古籍中常與“昏瞀”“惛怓”等詞互訓(如《荀子·儒效》“愚陋區霿”),均指向認知能力的缺陷,屬古代對心智狀态的負面評價。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罕見,但可關聯“蒙昧”“愚蒙”等詞理解。其價值主要體現于古籍研究與漢字演變考察,如《漢語大字典》将其列為“瞀”的異體字用例,印證通假規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第1卷,第788頁。
  2. 《漢書·五行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第4卷,第2693頁。

網絡擴展解釋

“區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古籍及現代詞典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昏昧、愚昧無知的狀态,多用于形容心智不明或事物模糊不清。例如《漢書·五行志》中“心區霿則冥晦”,即描述心智蒙蔽導緻思維混沌。

  2. 詞源構成

    • “霿”:本義為天色昏暗(如“霿霧”),引申為晦暗不明。
    • “區”:此處通“怐”(kòu),與“霿”組合後,整體強調蒙蔽、愚鈍的狀态。

二、讀音與異寫

三、古籍用例

  1. 《漢書》:
    “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霿無識。” ——強調心智昏昧導緻認知缺失。
  2. 《宋書》:
    “曹爽區瞀自專,驕僭過度。” ——形容人因愚昧而獨斷專行。

四、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漢書》注疏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谷敗家相包袱底跰足跛足儳路朝聞夕死誠款赤力力粗縱搭鈎膽懾大祝典賣斷縻獨步天下方材放過俸金風雨對床改過遷善榦佐稿約格拉估評含風花精黃颡魚活躍積埃稽城僦丁救度刊除客郵窟宅流星群落落大方磨盤兩圓蓦頭木紅毬難阻龐兒窮漠石筵水怪鼠黏子孫孫夙興昧旦逃揚桃子天泉挺胸凸肚萬樞魏兩緯術五怖五稼消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