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鞶厲的意思、鞶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鞶厲的解釋

束腰的革帶及其下垂部分。後亦泛指束腰的大帶。語本《左傳·桓公二年》:“鞶、厲、遊、纓,昭其數也。” 杜預 注:“鞶,紳帶也;一名大帶。厲,大帶之垂者。” 漢 張衡 《東京賦》:“火龍黼黻,藻繂鞶厲。”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一說鞶為小囊,裂帛為之飾。厲、裂,古通,義同。參見“ 鞶裂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鞶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分字釋義

  1. 鞶(pán)
    指古代束腰的革帶,通常由皮革制成,屬于貴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厲(lì)
    在此語境中特指革帶下垂的部分,即腰帶末端的裝飾性垂飾。這一含義源自《左傳》杜預注:“厲,大帶之垂者”。需注意,“厲”在其他語境中可指磨刀石、災禍等(如提及的“疠”“惡鬼”等義項),但此處與服飾相關。


二、整體含義

“鞶厲”合稱指代束腰的革帶及其下垂部分,後逐漸演變為泛指貴族束腰的大帶。其功能不僅是固定衣物,更是身份等級的象征。例如《左傳·桓公二年》記載:“鞶、厲、遊、纓,昭其數也”,通過鞶厲等配飾彰顯禮制規範。


三、文化背景

  1. 禮制象征:鞶厲的材質、長度等細節需符合佩戴者的身份,體現周代“以服飾明貴賤”的傳統。
  2. 文獻例證:除《左傳》外,漢代張衡《東京賦》、唐代孔穎達疏等文獻中均有相關記載。

若需進一步了解“厲”的其他義項(如磨刀石、災禍等),可參考古代字書或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鞶厲的意思

鞶厲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pán lì。它的意思是控制、制服或束縛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鞶厲由馬部和廠部組成。馬部位于上方,是漢字中的一個部首,表示與馬有關的事物。廠部位于下方,也是一個常見的部首。

鞶厲包含了12個筆畫。筆畫是表達漢字形态的基礎單位,它們代表了書寫漢字時用筆的順序和動作。

來源和繁體

鞶厲是古代文獻中的一個詞語,較為少見。在現代漢字中,鞶厲很少被使用,常常被認為是一個生僻字。

繁體字中的鞶厲為鞶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鞶厲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部首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仍然可以辨認出鞶厲這個字。

例句

1. 他用鞶厲的方法讓自己保持專注。

2. 莊子通過講故事來鞶厲他人的思維。

組詞

鞶厲作為一個詞語,可以參與構成其他詞語,例如:

鞶厲勁(形容性格或行為嚴厲)
鞶厲之教(以嚴酷的方式教育)
鞶厲之權(強制、壓制的權力)
鞶厲之詞(嚴厲的話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鞶厲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抑制、約束、克制、管理、控制等。

與鞶厲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放松、釋放、解除、寬容、自由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