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狗供役的驿站。《元史·兵志四》:“今故著其驛政之大者,然後紀各省水陸凡若幹站,而 遼東 狗站,亦因以附見雲。”《元史·兵志四》:“ 遼陽 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狗站一十五處,元設站戶三百,狗三千隻。”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狗站》:“征東行省,每歲委官至 奴兒幹 ,給散囚糧,須用站車,每車以四狗挽之。”
“狗站”是元朝時期一種特殊的驿站形式,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地區,以狗作為運輸工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狗站是以狗供役的驿站系統,用于冬季冰雪環境下的物資運輸和通信傳遞。其名稱源于使用狗拉雪橇(赫哲語稱“拖拉氣”)作為交通工具。
曆史記載與規模
據《元史·兵志四》記載,遼陽行省曾設狗站15處,配備站戶300家及3000隻狗。明代陶宗儀在《辍耕錄》中也提到,征東行省官員需通過狗站向奴兒幹地區運送囚糧。
實際運作方式
每輛雪橇由4-10餘隻狗牽引,趕橇者通過“拷力”(指揮棒)控制頭狗方向,雪橇停止時則以“拷力”交叉插地實現刹車。這種運輸方式在冬季河道和叢林間速度極快,曾是赫哲族的主要冬季運輸手段。
文化背景與延續
狗站不僅體現元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智慧,也反映了東北少數民族(如赫哲族)適應嚴寒環境的生存智慧。直至近代,狗拉雪橇仍在當地漁獵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注:低權威性網頁(如、3)因内容重複或信息簡略未作重點引用。
狗站(gǒu zhà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狗把身體用力撐起來而站在兩腿上”。這個詞反映了狗的站立姿勢。
狗站的部首是犬(quǎn),總共有12個筆畫。
狗站是一個由形聲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犬”表示與狗相關的意思,而“站”表示站立的意思。這個詞語用形聲字的方式來表示了狗用力站立的動作。
狗站的繁體字為「狗站」。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狗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1. 看,那隻小狗正在狗站的姿勢下玩耍。
2. 狗站是狗的一種特殊站立方式。
狗站可以組成一些其他詞語,例如:
1. 狗窩(gǒu wō):狗的居住地。
2. 狗籠(gǒu lóng):用來裝狗的籠子。
3. 狗咬(gǒu yǎo):狗用牙齒咬東西。
狗站的近義詞有:犬立(quǎn lì)。
狗站的反義詞是:狗趴(gǒu pā),表示狗趴在地上、躺卧的姿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