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伍的意思、比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伍的解釋

(1).古代居民的基層編制。《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引申指鄉裡。《漢書·尹翁歸傳》:“盜賊發其比伍中, 翁歸 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姦黠主名。”《宋書·謝方明傳》:“又罪及比伍,動相連坐,一人犯吏,則一村廢業。”

(2).猶等同,匹敵。 明 徐渭 《贈吳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為長城,一時勳名,無與比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和語義演變兩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比"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解釋為"并列、緊靠","伍"指古代戶籍或軍隊的最小單位,《說文解字》載"五人為伍"。二者組合後,"比伍"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五家為比,使之相保",特指戶籍編制中的相鄰單位,後延伸指鄰裡關系或同類群體。

二、曆史語義發展 據《中國曆代官制》(中華書局,2001)考證,秦漢時期"比伍"發展為法律術語,《睡虎地秦簡》出現"比伍相保"制度,規定相鄰五戶需相互監督。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注"比伍者,若今五家為鄰",說明其作為基層治理單位的功能延續至中世紀。

三、現代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時标注為書面語,釋義有二:1.古代戶籍編制單位 2.泛指鄰裡群體。在當代使用中多出現于曆史研究領域,如《漢書·晁錯傳》"使比伍之家,緩急相赴"的用法,常見于探讨古代社會治理的學術論著。

四、相關詞組辨析 需注意與"部伍"(軍隊編制)、"行伍"(士兵群體)等近義詞的區别。清代王念孫《讀書雜志》特别指出:"比伍重在相鄰共處,部伍重在序列歸屬",這種細微差異在解讀古籍時尤為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

“比伍”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基層編制單位

  1. 基礎含義
    根據《周禮·地官·族師》記載,“五家為比,五人為伍”,即“比”和“伍”是周代戶籍與軍隊的基層單位。這一制度用于居民管理,要求相鄰家庭互相監督、共同承擔責任(如刑罰、慶賞等),并參與國家事務(如服役、喪葬互助)。

  2. 引申義
    漢代後,“比伍”逐漸代指鄉裡或鄰裡。例如《漢書·尹翁歸傳》提到“盜賊發其比伍中”,表明同一編制内的居民需對犯罪行為連帶負責;《宋書·謝方明傳》也記載“罪及比伍,動相連坐”,進一步說明其社會約束作用。

二、等同、匹敵

明代文獻中,“比伍”衍生出“等同”或“難以匹敵”的含義。例如徐渭在《贈吳宣府序》中寫道:“一時勳名,無與比伍”,強調某人的功勳無人能及。

該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下含義有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熬心白眚波蹅赤樸春秋筆大辯倒用司農印琱胡地球化學董帥芳時番易風胡偾師古驲灰啞禍謀檢定饑寒交切蒺藜骨朵金鋼金絲久生老挑壘七修齋冷鋪兩潘涼潭離館流賊羅潭萌兆猕猴摩诃池耐火腦後賬硗脊切命戚闬清源山期思曲辯入黑桑谷騷人詞客舍筏勝出深迂事律視爲畏途水畔撕毀田戶挺起土锉晚炬危溜威怯賢隽賢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