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桑谷的意思、桑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桑谷的解釋

二木名。古時迷信以桑穀生于朝為不祥。《書·鹹有一德》《<亡書>序》:“ 伊陟 相 大戊 , 亳 有祥,桑穀共生于朝。” 孔穎達 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處,是為不善之徵。”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北燕·馮跋》:“桑穀生朝, 太戊 修德而 殷 道興。” 唐 獨孤及 《谏表》:“彼 太戊 桑穀, 宋景 熒惑,焉足為陛下道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桑谷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特殊自然現象名稱,最早見于《尚書·鹹有一德》:"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字義構成 "桑"指桑樹,《說文解字》解作"神木,日所出也",象征農耕文明的重要作物;"谷"通"穀",即楮樹,《爾雅·釋木》注"皮可為紙",二者皆屬古代重要經濟樹種。

  2. 典故意涵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太戊時出現"祥桑谷共生于朝"的異象,被視為政權失德的天譴。據《漢書·五行志》引伏勝《尚書大傳》,此現象象征"君弱臣強"的政治失衡,後演變為王朝興衰的警示符號。

  3. 文化演變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提出新解,認為桑谷共生實為陰陽失調的自然現象。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從植物學角度考證,指出桑樹屬陽木,穀樹屬陰木,二者的異常共生違反自然規律。

主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桑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迷信中的不祥征兆

  1. 基本含義
    指桑樹和穀樹(穀,同“楮樹”)兩種植物。古時認為這兩種樹木若在朝廷中異常生長,被視為不祥之兆,象征國家将有災禍。

    • 典故來源:
      據《尚書·鹹有一德》記載,商王太戊時期,桑穀共生於朝,宰相伊陟勸王修德政,最終災異消失,商朝複興。
  2. 文化背景
    此類記載反映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将自然現象與政治興衰關聯,如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中也有類似引用。


二、成語中的引申義

  1. 比喻意義
    在部分文獻中,“桑谷”被引申為“兩山之間的谷地”,比喻處于兩個強者之間的弱者。
    • 示例:
      如“小國如桑谷,夾于兩大國之間”,形容弱勢方在強權博弈中的艱難處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十六國春秋》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翫安全帶白眼相看班勞背公别息朝英吹噓待考調膳疊肩渎嫚芳冽蓋闆剛材高厲購買沽吊海底猴兒害心橫亂胡逞減徹郊内靜點警迹人景科浄神康泰客忤客坐曠亮立等離恨禮讓蹓彎羅合緑豆皮兒氓伯名卿钜公謬妄輕果晴空窮侈棄約人事關系榮顧時乘衰孄水祅嗣産縮慄填塞跳追铤鑰媮惰翫鮑王居士閑嘗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