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fractory]∶能經受得住高溫或抗高溫
耐火土
(2) [flameproof;fireproof;fire-resistant]∶與火焰接觸時不會燃燒的性質
(1).經得起火燒。 王汶石 《大木匠》二:“他用力拉一拉風箱,爐火正紅,便從大木匠手裡接過生鐵棒,平插在炭火裡,蓋上耐火的土蓋子。”
(2).指燃料經燒。《人民文學》1981年第1期:“它易燃,還耐火,能保持土炕的恒溫。”
“耐火”是一個形容詞,主要描述材料或物質在高溫或火焰作用下的性能,具體解釋如下:
耐高溫性
指材料能夠承受高溫而不熔化、不變形或保持結構穩定。例如:耐火磚、耐火土等材料常用于工業爐窯或高溫設備中。
抗燃燒性
與火焰接觸時不會燃燒或延緩燃燒的特性。例如:某些防火塗料通過耐火性能減緩火勢蔓延。
與“防火”的區别
耐火強調材料本身在高溫下的穩定性,而防火側重于通過隔離、阻燃等手段控制火災。例如:防火牆屬于防火措施,而耐火鋼材則是材料特性。
應用場景
常見于建築、冶金、化工等領域,如耐火混凝土用于高溫車間,耐火纖維用于隔熱材料。
“耐火”既指物理上的高溫耐受能力,也包含化學上的抗燃燒特性,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其側重點。如需進一步了解應用案例,可參考建築或材料學相關文獻。
耐火是指能夠抵抗燃燒或高溫的物質或材料。它具有防火、耐高溫的特性,使其在各種應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耐火的拆分部首是火,它由四劃構成。
耐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天下》:“賢于人者,人争舉之;不肖乎人者,人争廢之;仁、義、禮、智、信、忠、恕、耐火、耐兵、耐饑、耐寒者,人争而不廢之也。”表示耐火是人們推崇的一種優良品質。
耐火的繁體寫法為「耐火」。
古時候耐火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1. 這款耐火材料可以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使用。
2. 工程師們開發出一種具有耐火性能的建築材料。
耐火闆、耐火磚、耐火塗料、耐火纖維等。
耐熱、抗火
易燃、不耐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