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暈倒。
“悶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暈倒
常見于古代文獻,指因外界刺激(如受傷、窒息等)導緻的短暫昏迷狀态。例如:
引申義:極度壓抑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為因環境沉悶或情緒壓抑而難以忍受的狀态,如“氣氛悶絶”。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代例句或不同語境下的差異,可參考《漢典》或權威詞典。
《悶絶》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壓抑、煩悶、無法呼吸的感覺。當人感到心情壓抑、氣息窒息,情緒無法宣洩時,就可以用"悶絶"來形容。
根據《康熙字典》,《悶絶》可以拆分為:
部首:門(mén)
筆畫:12畫
《悶絶》為簡體字,繁體字為《悶絕》。該詞來自古漢語,用來形容人們内心感受到的窒息和壓抑的狀态。
在古時候,漢字"悶絶"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不同地域的書寫風格,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漢字形式。然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悶絶"的寫法保持一緻。
1. 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他感到整個世界都變得悶絶起來。
2. 她一直憋在心裡的秘密讓她感到悶絶。
與"悶絶"相關的組詞有:
1. 悶悶不樂
2. 悶熱
3. 悶聲不響
"悶絶"的近義詞包括:
1. 壓抑
2. 郁悶
3. 窒息
與"悶絶"相反的詞可以是:
1. 暢快
2. 舒暢
3. 寬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