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頑嚚 ”。
“頑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wán xiā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同“頑嚚”
指愚妄奸詐 或頑固不化 的品性。例如《尚書·堯典》中記載:“父頑,母嚚”,形容舜的父母愚昧且不講道理。
引申為對愚鈍且難以教化之人 的貶稱,如提到“泛指愚妄而奸詐的人”。
專指曆史人物
在古籍中特指舜的父母(瞽叟和繼母),因其對舜的惡劣态度而被形容為“頑嚚”。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如需引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尚書》等文獻。
頑嚣是一個形容詞,意為頑皮、頑劣、頑固、刁鑽、調皮等。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行為态度不服從、不聽從、頑固不化。
頑嚣由兩個部首組成:⺍(夂)和⺆(冂)。夂是冬的上半部分,冂表示圍界或圍住。
拆分筆畫為11畫,其中夂為4畫,冂為7畫。
頑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頑嚣的寫法為顐囂,形狀較複雜,現已經很少使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頑囂。
在古代,頑嚣的寫法為顐囂。
1. 他頑嚣不化,老師再三教育也沒有用。
2. 這隻貓真是頑嚣,偷吃了桌子上的魚。
頑嚣者、頑嚣不化、頑嚣之氣、頑嚣不已
刁鑽、頑固、頑皮、頑劣
溫順、聽話、馴順、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