偻身的意思、偻身的詳細解釋
偻身的解釋
(1).駝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 伊尹 黑而短,蓬而髯,豐上兌下,僂身而下聲。”
(2).彎下身子。《後漢書·皇後紀上·鄧皇後》:“若并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 沉從文 《丈夫》:“ 水保 就偻身窺觑艙口,向暗處詢問‘是誰在裡面’。”
詞語分解
- 偻的解釋 偻 (僂) ǚ 脊背彎曲:伛偻(彎腰駝背)。 迅速:不能偻指(不能迅速指出來)。 偻 (僂) ó 〔偻儸〕a.幹練;機靈。b.指綠林或盜賊的部下、仆從。 〔佝( (僂)島 )偻〕見“佝”。 筆畫數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偻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身體前傾或彎曲的狀态,包含兩種常見解釋:
- 駝背:形容長期脊柱彎曲的體态,如《晏子春秋》中“僂身而下聲”描述人物身形特征。
- 彎下身子:表示短暫性的彎腰動作,如《後漢書》記載“行則僂身自卑”,體現恭敬或卑微的姿态。
二、使用場景
- 批評或勸誡:多用于提醒他人注意體态端正,如“久坐偻身易傷脊柱”。
- 文學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或動作,如沈從文《丈夫》中“偻身窺觑艙口”的細節描寫。
- 曆史典故: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年》“身偻而行”,後衍生出态度不端的引申義。
三、延伸解析
- 詞源演變:“偻”本義為彎曲(《荀子·儒效》提及“未能偻指”),後與“身”組合強化體态特征。
- 現代關聯:常與“佝偻”并用,如“佝偻的身軀”形容衰老或病态體态。
四、注意事項
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如“偻身勞作”側重動作,而“年邁偻身”則指駝背的生理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偻身》的詞義及來源
《偻身》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表示身體彎曲或略微駝背的樣子。當人們因為長時間保持不正确的姿勢,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長時間久坐不動等,就會導緻身體慢慢出現偻身的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偻身》這個詞的部首是人字旁,共13個筆畫。
繁體字
《偻身》的繁體字為「僂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偻身》的寫法有時候也會寫作「屢身」或「侶身」,但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確定為《偻身》。
例句
1. 他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導緻脊椎開始偻身。
2. 在辦公室長時間久坐不動容易造成偻身。
3. 老人常常因為腰椎退化而出現偻身的情況。
組詞
- 偻身駝背
- 保持正确的坐姿可以預防偻身。
近義詞
- 駝背
- 弓背
- 蝸角之争(形容小事争論欲蓋彌彰)
反義詞
- 筆直
- 矯正
- 挺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