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潦淖的意思、潦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潦淖的解釋

淤泥,泥漿。 唐 歐陽詹 《南陽孝子傳》:“平田積水,潦淖到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潦淖"屬于生僻詞彙,未收錄于主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其釋義需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綜合考釋。現基于權威文獻分析如下:


一、單字溯源與構詞解析

  1. 潦(lǎo/lào)

    • 《說文解字》:"潦,雨水也"(段玉裁注:"雨水謂霖潦之水"),本義指雨後積水,引申為低窪積水之地(如《韓非子》"天雨,廷中有潦")。
    • 《王力古漢語字典》标注"潦"通"澇",表水淹、洪災(如《莊子·秋水》"禹之時十年九潦")。
  2. 淖(nào)

    • 《說文解字》:"淖,泥也"(徐锴系傳:"泥濡甚曰淖"),指深厚的爛泥(如《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
    • 《漢語大字典》釋為泥沼、泥濘狀态(例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污泥之中")。

合成詞推論:"潦淖"為同義複合詞,指積水與淤泥混雜的泥濘之地,強調地面因水浸而淤軟難行。


二、古籍用例佐證

雖"潦淖"直接用例罕見,但近義結構可旁證:


三、現代權威辭書參考


結論釋義

潦淖(lào nào):古籍衍生複合詞,形容雨水淤積形成的泥濘沼澤地帶,隱含陷溺難行之意。其義由單字本義疊加而成,屬描述自然地貌的具象詞彙。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2.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

網絡擴展解釋

“潦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o nà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指淤泥、泥漿,多用于描述積水泥濘的狀态。例如唐代歐陽詹《南陽孝子傳》中的例句:“平田積水,潦淖到脛(田地被水淹沒,泥漿深至小腿)”()。

2.詞源與構成

3.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籍或文學描述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語境多與自然環境的泥濘、行走困難相關,如描寫雨後泥地、沼澤等場景()。

4.相關擴展

提示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日常交流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文獻或曆史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陽孝子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材敗槥苞米卑約編遣壁人不解事不易之典場圃鈔犯槎桎趁搭雌兒淡季誕姿點粧餓莩載道二林耳食芙蓉劍幹犯幹鈞故常寒厲寒劣很戾紅定昏茫绛紫監視激浪京菜精華幾兆抗席客況昆夷雷門寥遠流景揚輝流明魯靈光殿馬百六迷留摩登時代年壽盤足牽複鳍棘起令犬馬戀喪志山店蛇山石尉殊建田字草通賠味外味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