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依本音讀叫“如字”。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毛詩音義·周南關雎》:“好, 毛 如字, 鄭 呼報反。”按,“好”有上、去二音, 毛亨 傳讀上聲,為字之本音,故稱如字。 鄭玄 讀去聲。
“如字”是漢語傳統音韻學中的一個術語,用于描述多音字的處理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如字”指當一個漢字因意義不同而有多個讀音時,依照其最常用的本音來讀,并采用最常規的釋義。例如“好”字在《詩經》中,毛亨注音讀本音hǎo(上聲),而鄭玄注音則讀hào(去聲),前者即屬于“如字”。
二、曆史來源與應用 該概念最早見于《經典釋文》,如唐代陸德明注釋《毛詩音義》時提到:“好,毛如字,鄭呼報反”。這裡的“如字”指按字的本音理解,區别于破讀(變調或變音)。古代文獻注疏中常以此方式标注多音字的标準讀法。
三、與“破讀”的對比 當某字存在常用讀音與特殊讀音時:
四、現代應用與擴展 現代漢語中,“如字”概念延伸至多音字的标準化處理,例如“說”字在“說話”中讀shuō(如字),在“說服”中舊讀shuì(破讀,現統讀shuō)。此外,計算機編碼領域也借用該詞描述字符的标準處理方式。
《如字》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像、似、仿佛的意思。
《如字》的部首是女字旁,總共有6畫。
《如字》的來源比較複雜,有一種說法是似,令也。有一種說法是女字象聲。
《如字》在繁體中保持不變,仍然是如字。
古時候的《如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字的形狀更加簡單,但意思是相同的。
他的表情如大雨般落下。
如意、如履薄冰、如火如荼。
像、似、仿佛。
不像、不似、不仿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