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字的意思、如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字的解釋

一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依本音讀叫“如字”。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毛詩音義·周南關雎》:“好, 毛 如字, 鄭 呼報反。”按,“好”有上、去二音, 毛亨 傳讀上聲,為字之本音,故稱如字。 鄭玄 讀去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是漢語常用字,其内涵豐富且演變脈絡清晰。根據《漢語大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該字主要有以下義項:

一、動詞用法

  1. 依照、遵從。《說文解字》釋為"從隨也",如《左傳·僖公十五年》:"宋人請猛獲于衛,衛人欲勿與。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得一夫而失一國,與惡而棄好,非謀也。'衛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陳,以賂。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宋人皆醢之。"(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2. 如同、相似。如《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商務印書館《四書章句集注》)。

二、介詞用法 引出比較對象,相當于"于"。如《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寒"(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子集成》本)。

三、連詞用法

  1. 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如《史記·項羽本紀》:"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表轉折,相當于"而"。如《鹽鐵論·世務》:"今匈奴……見利如前,乘便而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鹽鐵論校注》)。

四、後綴用法 構成形容詞或副詞,表狀态。如"突如其來"出自《周易·離卦》:"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譯注》)。

該字演變可追溯至甲骨文,從女從口會意,本義為"從隨",金文形體延續甲骨文結構,小篆線條化後楷書定型為"如"字。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确認為規範漢字(語文出版社《語言文字規範手冊》)。

網絡擴展解釋

“如字”是漢語傳統音韻學中的一個術語,用于描述多音字的處理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如字”指當一個漢字因意義不同而有多個讀音時,依照其最常用的本音來讀,并采用最常規的釋義。例如“好”字在《詩經》中,毛亨注音讀本音hǎo(上聲),而鄭玄注音則讀hào(去聲),前者即屬于“如字”。

二、曆史來源與應用 該概念最早見于《經典釋文》,如唐代陸德明注釋《毛詩音義》時提到:“好,毛如字,鄭呼報反”。這裡的“如字”指按字的本音理解,區别于破讀(變調或變音)。古代文獻注疏中常以此方式标注多音字的标準讀法。

三、與“破讀”的對比 當某字存在常用讀音與特殊讀音時:

四、現代應用與擴展 現代漢語中,“如字”概念延伸至多音字的标準化處理,例如“說”字在“說話”中讀shuō(如字),在“說服”中舊讀shuì(破讀,現統讀shuō)。此外,計算機編碼領域也借用該詞描述字符的标準處理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奧秘閟幽豺武昌昌唱吟徹行疇谘雛子粗石宕宕道骨仙風搭眼雕翎短棹堕壞鄂托返本還源風集風響故道貴賈合成纖維黃毛丫頭還魂家老家長作風吉人天相空悲寬餘枯龜拉話老眼樂熙熙力透紙背論告麻事沒骨頭沒可奈何梅霖黾塞謬惡乞兒暴富去就乳腐山曲傻傻忽忽失閃失行瘦骨棱棱孰化豎立體緻同藏銅仙無時飨賜鄉故祥佑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