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恬靜而敏達。《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 王僧孺 ﹞理尚栖約,思緻恬敏,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呂延濟 注:“恬,靜;敏,達也。言栖意儉約,思緻靜達。”
“恬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恬敏”形容人兼具恬靜淡泊與聰慧敏達的特質,強調内在的甯靜與外顯的機敏相結合。
最早見于南朝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思緻恬敏,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此處形容王僧孺淡泊治學卻才思敏捷的品質。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修養,如:
需注意與“恬淡”“聰敏”等詞的差異:“恬敏”更強調靜與動的平衡,而非單一特質。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述或正式評價。
恬敏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形容人的性格溫和、婉約、文雅的特質。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恬”和“敏”。
“恬”字的部首是心,總共由6筆組成;“敏”字的部首是攵,總共由9筆組成。
“恬敏”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使用。“恬”字本義為安甯、甯靜,表示心境安穩。而“敏”字則表示敏捷、靈活。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性格上既溫和又悅人。
在繁體字裡,“恬”字的寫法為「恬」,而“敏”字的寫法則是「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恬”字的上半部分寫作「彳」,下半部分寫作「主」,形成「恬」字的初始寫法。而“敏”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則是「敏」。
1. 她的性格恬敏,總是能在紛繁的社交場合中保持平靜。
2. 他的表演風格恬敏而細膩,赢得了觀衆的一緻贊賞。
恬靜、恬逸、溫恬、優恬、溫文恬雅。
溫和、婉約、文雅。
粗魯、兇猛、粗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