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笃守信用,思念和順。《易·繫辭上》:“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履信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序》:“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
“履信思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笃守信用、遵循道義,強調言行一緻且順應事物規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周易》《三國志》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履信思順是一個古老的成語,形容個人行為應該誠實守信,思維應該合乎道義,順應正義。
履者,指腳履行走之意;信者,指守信用之意;思者,指思考之意;順者,指遵循之意。履信思順的意思即是在行為上要守信用,思維上要合乎道義,順應正義。
履的部首是尺,拆分部首是《步》,得到筆畫是7畫;信的部首是人,拆分部首是《亻》,得到筆畫是6畫;思的部首是心,拆分部首是《忄》,得到筆畫是8畫;順的部首是頁,拆分部首是《風》,得到筆畫是12畫。
《履信思順》這個詞源于《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履行言而無信,思其還也;君子履行言有信,思其不容也。”通過對《大學》中的詞句的發揮和引申,形成了這個成語。
在繁體書寫中,《履信思順》可以寫成《履信思順》。
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比有所不同,比如“履”字在古代常常是寫作“屧”,“信”字在古代常常是寫作“信”的組字形式,而“思”字在古代常常是寫作“薺”的組字形式,而“順”字在古代常常是寫作“順”的組字形式。
例如,可以使用履信思順來組詞,如履信而行、思順而行等。
近義詞有履行諾言、合乎道義,反義詞有失信于人、作惡多端。
這個成語在句子中的例句可以是:“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履信思順,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