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士君子的意思、士君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士君子的解釋

(1). 周 制,“士”指州長、黨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禮記·鄉飲酒義》:“鄉人、士君子,尊於房中之間,賓主共之也。” 鄭玄 注:“士,州長、黨正也;君子謂卿、大夫、士也。”

(2).古代指上層統治人物。《墨子·尚賢下》:“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衆發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於大也。”

(3).舊時指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荀子·非相》:“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聖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緻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識者之所嘆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6*6*書》:“ 文王 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後隨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

(4).泛指讀書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但凡士君子橫了一個做官的念頭在心裡,便先要驕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鬧起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士君子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士君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特指兼具道德修養、學識才能與社會責任感的理想人格典範。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1. 本義與核心内涵:

    • 道德楷模與行為規範者: “士君子”首要強調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操守。他們遵循儒家倫理核心“仁、義、禮、智、信”,言行舉止皆為社會表率,以德服人,重義輕利。荀子在《荀子·修身》中明确指出:“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強調其堅守道義的原則性 。
    • 學識修養的承載者: “士”在古代指有一定知識技能或社會地位的人(可指低級貴族、武士或文士),“君子”原指貴族,後演變為品德高尚者的尊稱。合成詞“士君子”則融合了“士”的學識能力與“君子”的道德高度,指那些通過學習和修養,兼具真才實學與崇高德行的知識分子階層。如《論語》所言“士志于道”,士君子正是以“道”(真理、正道)為畢生追求的人。
  2. 曆史演變與身份特征:

    • 社會精英與中堅力量: 在傳統社會結構中,士君子是介于統治階層(大夫、諸侯)與庶民之間的知識精英階層。他們通常接受過良好教育(通曉儒家經典),是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和創造者,并以其學識和德行參與社會治理(如擔任官吏、教化鄉裡),成為維系社會秩序和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将其定義為“古代指上層統治人物或具有較高道德學問的人” 。
    • 理想人格的化身: “士君子”不僅是一個社會身份标籤,更代表了一種被社會廣泛推崇的理想人格境界。它象征着内在修養(修身)與外在事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統一,是“内聖外王”理念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漢代典籍《鹽鐵論》中常以“士君子”作為論辯雙方推崇或批評的對象,可見其在當時社會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
  3. 核心特質概括:

    • 重道義: 将道德原則置于首位,堅持正義,有所為有所不為。
    • 尚氣節: 具有獨立人格和骨氣,不屈服于權勢或利益,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 明禮儀: 行為舉止合乎禮法規範,體現文明修養。
    • 具學識: 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實踐智慧。
    • 擔責任: 心懷天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濟世情懷。
  4. 現代意義: 雖然“士君子”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降低,但其蘊含的對道德修養、學識才能與社會責任并重的人格追求,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着對超越個人私利、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和擔當社會道義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士君子”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複合概念,其含義隨曆史演變而擴展,主要包含以下層面:

  1. 制度本源(周代)

    • 原指周代行政體系中的兩類官員:
    • 士:基層行政官員(州長、黨正)
    • 君子:中高級官員(卿、大夫、士)
    • 語出《禮記·鄉飲酒義》,鄭玄注明确這種制度劃分。
  2. 社會階層(春秋戰國)

    • 演變為對統治階層的統稱,包括:
    • 掌握權力的貴族階級
    • 具備治理能力的知識分子
    • 《墨子·尚賢下》以此指代當權者群體。
  3. 道德理想(秦漢以降)

    • 指代兼具學識與德行的典範,特征包括:
    • 精通禮樂經典(《荀子·非相》)
    • 踐行仁義道德(引荀子學說)
    • 能為民表率(提及荀子修身理論)
  4. 文化群體(泛化概念)

    • 唐宋後擴展為讀書人階層的代稱,涵蓋:
    • 科舉士人
    • 未仕學者
    • 鄉紳階層

在思想史上,荀子特别将"士君子"定位為高于普通士人、低于聖人的道德實踐者,強調其"文而緻實,博而黨正"(既有文采又務實,學識廣博且行為端正)的特質。該詞至今仍常用于描述兼具文化修養與道德操守的人士。如需查閱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墨子》及荀子相關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阿家阿翁豹頭枕鼻梁骨部人參豫差忒車輪菜稱材撐霆裂月塵埋刺文褲丹赤德厚登課刁巧鼎新革故分封制簳珠貴足骨路黑貨鴻俦鶴侶緝綱敬天愛民絕筆浚利考次恐慮筷子舞廉善密擠眀叡南山三壯士撚指矃目拗體排風輕河情郎勤雜人員窮泰趣利熱熱鬧鬧睿木撒嬌撒癡僧寺山寒水冷删剪甥壻射月耍大頭素精霆電銅省投瓜脫骨換胎文昭武穆香妃襳襹謝傅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