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買囑的意思、買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買囑的解釋

(1) [buy over]

(2) 收買人或機構,使為自己辦事

(3) 收買叮囑

這裡又買囑了看後門的人雇了車來。——《紅樓夢》

詳細解釋

亦作“ 買屬 ”。謂給人錢財,請托辦事。《元典章·戶部三·承繼》:“有妻因夫亡,聽人鼓誘,買囑以為子者。”《元典章·吏部六·書吏》:“ 江西 行省所轄路府州司縣司吏,多係吏業不通,行止不廉。苟非上司分付,即係買屬承説。”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嚴嵩慶壽》:“又訪得他新造一所 萬花樓 ,極其華采,止少一條鋪單,被我買囑匠人,量了他尺寸,前往 松江 打一條五彩大絨單,鋪在他樓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把我父親斷輸了。” 清 王先謙 《東華錄·雍正九》:“夫身為言官,背公懷私,朋比結黨,将造作并無實據之浮言,轉相買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買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ǎi zhǔ,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給予他人錢財或利益,請求對方為自己辦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以財物賄賂或收買他人,使其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例如《元典章》中提到“買囑以為子者”,即通過錢財誘使他人承認非親生子女為繼承人。

  2. 詞源與結構

    • 由“買”(交易、收買)和“囑”(托付、吩咐)組成,字面意為“用財物換取托付”。
    • 繁體寫作“買囑”,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初刻拍案驚奇》《儒林外史》等。

二、曆史用例與語境

  1. 古代文獻中的表現

    • 元代:官員因“買囑承說”被彈劾(《元典章·吏部六》),反映當時官場賄賂現象。
    • 明代:《鳴鳳記》描述嚴嵩通過買囑匠人達成目的,體現權謀手段。
    • 清代:《紅樓夢》提到“買囑看後門的人”,展現家族内部利益交易。
  2. 近義詞辨析

    • 賄賂:廣義的財物收買,可能涉及法律問題;買囑更強調“托付辦事”的具體行為。
    • 請托:僅指請求幫忙,未必涉及財物。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權錢交易、利益勾結等場景。例如:“他買囑證人作僞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買上囑下”)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元典章》《儒林外史》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買囑

《買囑》是一個漢字詞組,形容購買商品後給予消費者的提醒或囑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部:乛(ㄣˋ) 下部:口(口) 總筆畫數:11

來源

《買囑》的來源是中國古代商貿交流中産生的一種服務方式。商販在交易完成後,會對顧客進行“囑咐”或“提醒”,以确保客戶能正确使用和保養所購買的商品。

繁體

《買囑》的繁體字是「買囑」。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和變革。關于《買囑》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我們現在使用的寫法是現代漢字字形的結果。

例句

1. 商家在銷售産品後對顧客進行了仔細的買囑,提醒他們正确使用和保養商品。

2. 老師在售賣書籍時會給買書的學生提供書本使用的買囑。

3. 在購買電子設備後,銷售人員會向消費者囑咐如何進行正确的充電和使用。

組詞

買主、囑托、購買、囑咐、商囑

近義詞

購物指導、購後囑咐

反義詞

售後無囑、返修指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