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梗概的意思、梗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梗概的解釋

[broad outline;main idea;gist] 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點或讨論題的主要原則

略舉梗概

故事梗概

詳細解釋

亦作“梗槩”。1.大概,概略。《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臣聞知而復知,是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陳。” 李賢 注:“梗概猶粗略也。” 宋 陸遊 《書<宛陵集>後》詩:“粗能窺梗概,亦足慰平生。” ********* 《緻蔣經國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

(2).剛直的氣概;慷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魏書·李彪傳》:“臣雖下才,輒亦尚其梗概,欽其正直,微識其褊急之性,而不以為瑕。” 朱自清 《論書生的酸氣》:“他們可以看遠大些,‘梗概而多氣’,是雄風豪氣,不是酸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梗概指作品或事件的主要情節、内容要點的高度概括,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故事、書籍、事件等主要内容的大緻輪廓或簡要叙述,省略細節,突出主幹。例如:“他向我介紹了小說的梗概。”(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詞源與結構

    “梗”本義指植物的枝或莖,引申為“直、挺”或“阻塞”,此處取其“主幹、大要”之意;“概”指大略、總括。二字結合,強調對整體内容主幹或大略情形的概括。(來源:《辭海》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動詞用法

    除作名詞外,“梗概”偶爾也用作動詞,意為概括、概述。例如:“請梗概一下會議要點。”(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應用場景

    常用于文學創作(如小說梗概、劇本梗概)、影視介紹(劇情梗概)、報告摘要(報告梗概)等場景,幫助讀者或聽衆快速把握核心内容。(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 與近義詞區分

    相較于“摘要”(側重摘錄要點)、“大綱”(側重結構條理)、“提要”(側重提示要點),梗概更強調對整體情節或事件發展主線的濃縮叙述。(來源:《新華詞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梗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gěng gài”,指對某部作品、事件或複雜内容的高度概括性描述,通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提煉出核心脈絡和關鍵信息。

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本質特征
    強調以簡馭繁,用凝練的語言呈現原作的整體框架,如小說/電影的主要情節發展線、重要人物關系和關鍵轉折點,省略細節描寫和次要支線。

  2. 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小說/劇本投稿時附上故事梗概,幫助編輯快速把握核心創意(示例:用200字概括《紅樓夢》的家族興衰主線)
    • 學術研究:論文開篇的摘要可視為研究梗概
    • 影視行業:編劇用梗概闡述劇本大綱争取投資
  3. 與相似概念的區别

    • 摘要:更側重客觀提煉已有文本的要點,而梗概可包含未成文作品的構思
    • 大綱:偏向結構性框架(如章節标題),梗概則具有叙事連貫性

寫作建議:需抓住“起承轉合”邏輯,突出核心矛盾與結局,避免陷入細枝末節。例如科幻小說梗概應明确科技設定與主角目标,而非具體對話描寫。

别人正在浏覽...

翺遊跋藍笨車本二不更事不通皮常服蟾盤棽鐘湊手麤密悼恩蹈火探湯凍筆東索垩廬方骖并路發躁鳳皇子赙馬婦女運動工爵貫發嘉笾绛宮校改驕泰寄兒究測劇敵櫃柳渴悶賃銀柳隆卿碌碌波波夢回猛戾妙響暝然墨模拿腔做勢怕羞膨大鋪馬起倒情敬瓊花露山瓶沈竈生鼃刷利説得響瑣結佻姣萬夫不當之勇頑兇魏強無等雙吳棉響抃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