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南方大地。《後漢書·律曆志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 晉 陶潛 《述酒》詩:“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元 周權 《次韻褚仲明苦熱行》:“燭龍銜火飛南陸,萬疊雲峰天地窄。”
“南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方位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南陸指南方的陸地或泛指南方地區。該詞由“南”(方位詞,指南方)和“陸”(陸地)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為“南方的土地”,常用于描述地理方位或文化意象中的南方大地。
天文曆法中的含義
在《後漢書·律曆志下》中,南陸與四季相關聯:“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此處“南陸”指太陽運行軌迹到達南方天空,對應夏季。
文學中的意象
晉代陶潛在《述酒》詩中寫道:“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元代周權在《次韻褚仲明苦熱行》中也提到“燭龍銜火飛南陸”,均以“南陸”象征南方熾熱的氣候或地域特征。
現代漢語中,“南陸”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特定名稱或引用古典文獻時。例如:
“南陸”是一個兼具天文、地理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古代多用于曆法劃分和文學意象,現代則偏向于地域代稱或特定語境中的引用。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陶潛、周權的詩文作品。
《南陸》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南方的大陸或地區。它通常用來描述與北方相對的南方地域。
《南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十”和“阝”。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南陸》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在《晉書·地理志》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南陸」。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古時候《南陸》這個詞的寫法為「南陸」,其中的「陸」字使用了「阝」偏旁,表明它與地理地勢有關。
1. 他的故鄉位于南陸,氣候溫暖宜人。
2. 南陸的開放政策吸引了許多遊客和投資者。
3. 南陸的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全國的重要經濟中心之一。
南方、陸地、北方、大陸、南極、陸上、海陸、陸路、陸續、内陸
南地、南方地區、南部
北陸、北方、北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