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尼丘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大野廣土, 曲阜 尼邱 。” 唐 李邕 《東林寺碑》:“ 尼邱 啟於夫子, 鷲嶺 保於 釋迦 。”參見“ 尼丘 ”。
“尼邱”是漢語詞彙,現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拼音:ní qiū
注音:ㄋㄧˊ ㄑㄧㄡ
釋義:即“尼丘”,指山東曲阜東南的尼丘山。該山因孔子父母“禱于尼丘得孔子”得名,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二、曆史背景 尼丘山位于曲阜城東南約30公裡處,本名尼丘山。因避孔子名諱(孔子名丘),後世改稱“尼邱”或“尼山”。唐代李邕《東林寺碑》有載:“尼邱啟於夫子,鷲嶺保於釋迦”,将孔子與釋迦牟尼并提。
三、文獻引用
四、字形演變 “邱”為“丘”的異體字,因避孔子名諱(諱丘),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诏令除四書五經外,凡遇“丘”字須改作“邱”。
補充說明: 相關成語有“胸有邱壑”(比喻思慮深遠)、“華屋山邱”(喻興衰無常)等。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和儒學研究中。
《尼邱》一詞是指普通話中的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不知足、貪婪、貪心。
《尼邱》的拆分部首是屍(shī)和攵(pū),共有10個筆畫。
《尼邱》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其實際出處并不明确。
《尼邱》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尼邱」。
在古代,沒有具體的《尼邱》一詞,因此無法确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他的貪婪心态使得他無法滿足,總是追求更多的財富。
2. 老闆的貪心讓他失去了許多朋友。
組詞:貪婪、貪心、滿足、追求
近義詞:貪婪、貪心
反義詞:滿足、知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