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斥鷃的意思、斥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斥鷃的解釋

亦作“ 斥鴳 ”。即鷃雀。《莊子·逍遙遊》:“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斥,小澤也。本亦作‘尺’。鴳,鴳雀也。” 成玄英 疏:“鴳雀,小鳥。”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猶之斥鷃之揮短翅,以淩 陽侯 之波。” 毛6*6*東 《吊*********同志》詩:“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斥鷃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斥鷃”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正确寫法應為“斥鴳”,“鷃”為“鴳”的異體字。該詞源自《莊子·逍遙遊》,指代栖息于小澤中的鴳雀,後成為文學典故中的經典意象。以下從詞源、語義、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斥”古義指鹽堿地或小沼澤,《說文解字》釋為“卻屋”,引申為狹小空間;“鴳”即鹌鹑類的小型鳥類。合稱“斥鴳”特指生活在低矮灌木叢或淺澤中的小型禽鳥。《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小澤中的鴳鳥”,強調其生存環境的局限性(參考: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2版)。

二、文化典故與象征意義

此詞因《莊子·逍遙遊》中“斥鴳笑鵬”的寓言廣為人知:斥鴳滿足于“騰躍而上,數仞而下”的活動範圍,譏諷鵬鳥高飛南冥的行為。這一典故被王先謙《莊子集解》注解為“以小笑大,自拘墟之見”,成為目光短淺、安于現狀的象征符號(參考:中華書局《莊子集解》)。

三、語義衍生與現代表達

唐宋詩詞中,“斥鴳”常與“鲲鵬”對舉,如白居易《禽蟲十二章》中“應似朱門歌舞妓,深藏牢閉後房中”,以斥鴳喻指格局受限者。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例如錢鐘書《管錐編》曾引此典論述認知局限問題(參考:三聯書店《管錐編》第三冊)。

網絡擴展解釋

“斥鷃”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本義指鳥類

  1. 基本定義
    “斥鷃”又稱“斥鴳”,指一種名為“鷃雀”的小鳥,頭小尾秃,羽毛呈淡紅色,常見于沼澤或草叢間。
    如《莊子·逍遙遊》中記載:“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此處以小鳥的視角對比大鵬,暗喻目光短淺。

  2. 生物學特征
    據《漢典》描述,其外形特征為“頭小尾秃,額、頭側、颏及喉部羽毛呈淡紅色”,屬于栖息在低矮灌木叢中的小型鳥類。


二、文學中的引申義

  1. 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斥鷃”常被用來比喻能力有限或眼界狹窄者。例如:

    • 晉代葛洪《抱樸子》以“斥鷃揮短翅”形容自不量力;
    • 毛澤東《吊羅榮桓同志》中“斥鷃每聞欺大鳥”,借小鳥諷刺目光短淺者對志存高遠者的嘲笑。
  2. 與“斥責”相關的争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對不正當行為的嚴厲指責”,但此說法未見于主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逍遙遊》原文或權威古籍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暗緑稀紅罷輭碧脆跛牂虿尾常隸朝天搗亂楚剝畜發春山慈谟從衆篡國得不碇泊貳味伐性刀飛子感念鬼工雷斧衡轭弘大紅華皇帝老爺華僞恢特甲骨文江水不犯河水見死不救攪腦汁疥駱駝酒盅冷菜領幹盲風麻子密契餒虎漂泳千頃千人聚牽吟謙約潛注穹鞠秋酎三定喪物散秩上梁韶绮時日曷喪書詞探研彤矢頽慌枭将席薦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