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籬下的菊花。語本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 。”後用以為典實。 唐 劉長卿 《九日題蔡國公主樓》詩:“籬菊仍新吐,庭槐尚舊陰。”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詩:“籬菊黃金合,窗筠緑玉稠。”
籬菊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籬菊字面指「籬笆下的菊花」,出自陶淵明《飲酒·其五》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意象通過晉代田園詩人的創作成為中國文學經典符號,常見于唐代詩詞,如劉長卿《九日題蔡國公主樓》中「籬菊仍新吐」的描寫。
該詞從具體物象發展為成語後,被賦予更抽象的意義,現代多用于形容「未被發現的才能」或「低調的德行」。這種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典型發展路徑。
關于菊花的文化意象,可參考《中國花卉文化史》(網頁未提供具體書名,此處為示例性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典故,推薦查閱《全唐詩》中劉長卿、白居易等唐代詩人的作品。
《籬菊》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籬”和“菊”。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籬”字的部首是“竹”,總計8畫。
2. “菊”字的部首是“艹”,總計11畫。
來源:
《籬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常常用籬竹制作栅欄來圍繞住自己的居所。而菊花則是一種常見的花卉,具有美麗的花朵和豐富的花色。因此,人們用“籬菊”來比喻各種不同的事物或物體。
繁體:
在繁體字中,“籬菊”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籬菊”一詞的字形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這幅畫上繪制了一片籬菊,美麗動人。
2. 他們使用籬菊作為圍牆來保護花園裡的菊花。
組詞:
憑籬、籬笆、菊花、菊展、菊石、菊韻等。
近義詞:
花草、圍牆、園藝、圍籬等。
反義詞:
白紙、空地、開放、散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