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次公的意思、次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次公的解釋

(1). 漢 蓋寬饒 字 次公 。為官廉正不阿,刺舉無所回避。 平恩侯 許伯 治第新成,權貴均往賀, 寬饒 不行,請而後往,自尊無所屈。 許伯 親為酌酒, 寬饒 曰:“無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道:“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見《漢書·蓋寬饒傳》。又 漢 黃霸 亦字 次公 。 霸 少學律令,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績。見《漢書·循吏傳·黃霸》。後因以“次公”稱剛直高節之士或廉明有聲的官吏。 宋 蘇轼 《贈孫莘老七絕》:“時復中之 徐邈 聖,毋多酌我 次公 狂。”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馬右丞》詩:“盡道 次公 當入相,江湖那肯久遲徊。”

(2).排行第二者之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頭滾》:“後其次公就蕩6*婦宿,罹殺身之禍,其兆於此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次公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次公”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代剛直高節之士

源于漢代官員蓋寬饒(字次公)的典故。他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曾拒絕參加平恩侯許伯的新居宴請,後雖受邀前往,仍保持氣節,直言“我乃酒狂”。丞相魏侯因此評價他“醒而狂”。後世以“次公”代指清廉剛正、氣節高尚的官吏或士人,例如清代趙翼詩句“次公意氣醒而狂”即用此典。

二、表示排行第二

古代常用于對家族中排行第二的男性的稱呼,如《聊齋志異·頭滾》中提及的“次公”即為此意。

補充說明

“次公”的衍生成語“次公意氣”,也借指剛直者的氣度,多見于詩文引用。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文史作品中多與氣節相關,而日常使用可能僅指代排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次公"是一個漢字詞組,常用于描述某些場合或事物的次級、次要、較不重要的狀态或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次(一橫丨,二豎丨,三橫丨,一豎丨)和公(一橫丨,一豎丨,一橫丨,一撇丿)。 來源:次公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在古代漢語中,次與公常被用來表示地位、排名、級别等的次序關系。 繁體:次公(次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并沒有規範的漢字書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次公的寫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例句:他在公司中隻是個次公之輩。 組詞:次公一詞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但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相應的組合。 近義詞:二等、劣等、下等 反義詞:首席、一等、上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