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铛鼎的意思、铛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铛鼎的解釋

古代一種有足的大鍋。有時用作燒殺6*人的刑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姓》:“此等橫暴,合置鐺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铛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铛鼎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型古語詞,其釋義可從構詞法和器物學兩個維度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铛"(chēng)在《說文解字》中注為"锉屬",指三足平底炊具,《世說新語·德行》記載"母好食铛底焦飯"(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1998年版)。至唐宋演變為溫酒器,《唐詩紀事》有"酒铛已熱翅拍張"的記載。

  2. "鼎"作為禮器之首,《周禮·考工記》明确定義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器,既是烹煮器具又是政權象征,《左傳》載有"問鼎中原"的典故(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複合詞特指含義 铛鼎連用首見于《新唐書·禮樂志》,指代宗廟祭祀時并置的禮器組合,其中铛盛羹湯、鼎貯太牢,構成"鐘鳴鼎食"禮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第6版)。

三、文化語義延伸 在唐宋詩文中常作富貴意象,如李商隱《雜纂》雲"铛鼎焚香,自是仙家氣象",後引申為家世顯赫的代稱。明代《永樂大典·器用部》特别标注其形制演變,強調宋代以後瓷質铛鼎的禮俗功能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

“铛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發音區分:

一、作為名詞:古代器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一種有足的大型炊具或刑具,形制類似于鼎,但通常帶有三足或四足。例如《聊齋志異》中提到“合置鐺鼎”,即指用铛鼎作為刑具。

  2. 用途

    • 炊具:用于烹饪或祭祀活動(類似鼎的功能)。
    • 刑具:曆史文獻中記載其曾被用作燒殺犯人的殘酷刑器。

二、作為形容詞:形容聲音(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形容詞,表示聲音洪亮、清脆,如鐘聲或鑼鼓聲,適用于莊重場合。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用。

三、讀音與争議

“铛鼎”更常見的含義是古代有足的大型鍋具或刑具,具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聊齋志異》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不正猜解乘剛塵沙劫打麥颠沒法戒副産品賦質幹忤趕缯船官樓鍋臍灰合甲花邊鬼頭畫瓦堅白同異加強籍除戢戈精詣禁棄鹫峯寺決論領異标新羅布泊迷瞀凕冷鳥占畔道離經槃桓偏賞嫔侍鎗金羬羊青女月青瑣七槃戚顔屈體仁德堂柔莩三院笙箫攝衛詩彩誰差舒暇套印提領銅儀王子航為行無限大誤作非爲銜箭消潰骁率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