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樊槻的意思、樊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樊槻的解釋

木名。秦皮的異名。相傳其皮漬水後,和墨書寫,可保持墨色長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秦皮》[集解]引 陶弘景 曰:“俗雲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一說即槻木。參見“ 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樊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與植物屬性

樊槻是木本植物的名稱,為中藥“秦皮”的異名。秦皮在現代植物學中對應木犀科梣屬植物(如白蠟樹)的幹燥樹皮,具有清熱解毒等藥用價值。

2.特殊用途

其樹皮浸泡水後,可與墨混合用于書寫,特點是能使墨色持久不褪,且呈現微青色調。這一特性在古代文獻記錄和書法實踐中可能被特殊應用。

3.文獻記載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秦皮》引南北朝陶弘景所述:“俗雲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 說明該名稱及用法至少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

4.名稱考據

“槻”本身指一種樹木(槻木),有說法認為樊槻即槻木的别稱,但具體植物種類尚存争議,需結合古代地方命名習慣考辨。

樊槻作為傳統藥材與書寫材料的雙重身份,反映了古代對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其植物學分類,建議查閱《本草綱目》原典或相關植物考據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樊槻(fán guì)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槐樹”或“以槐樹為姓的人”。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左邊是木部,右邊是午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樊槻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是由“樊”和“槻”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樊的字形有許多變體,但基本形狀是由“木”和“番”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槻的字形也在不同的時期有所變化,但大緻由“木”和“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樊槻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樊槻的例句: 1. 樊槻樹的花香撲鼻。 2. 我的姓氏是樊槻。 3. 樊槻樹木高大茂盛。 樊槻并沒有很常見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作為一個詞語,它主要用來指代槐樹或以槐樹為姓的人,沒有與之直接相關的其他詞彙。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