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eed;open one’s purse] 指拿錢幫助别人
解囊相助
(1).解開口袋。 宋 陸遊 《宿村舍》詩:“解囊自取殘編讀,何處人間無短檠。”
(2).謂拿出錢財以幫助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鬼作筵》:“適見四人來,欲捉我去。幸阿翁哀請,且解囊賂之,始去。”《中國現在記》第八回:“ 蘇州 人秉性是良善的,曉得他是富翁一旦落魄,就有解囊相助的。”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論“文人相輕”--二賣》:“勸人解囊賑災的文章,并不少見,而文中自述年紀曰‘餘年九十六歲矣’者,卻隻有 馬相伯 先生。”
“解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解囊”字面意為解開口袋,引申為拿出錢財幫助他人。常見于描述慷慨資助的行為,如“慷慨解囊”“解囊相助”。
“慷慨解囊”是典型搭配,形容毫不吝啬地提供幫助。例如:“他面對困境時,總有人慷慨解囊。”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查字典)和(愛站小工具)等來源。
《解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解開錢囊,用錢來救濟困難或有需要的人。
《解囊》的拆分部首是“角”和“囗”,其中“角”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角、角落;“囗”是右邊的部首,表示圍住、關口。
根據《新華字典》統計,《解囊》的總筆畫數為15。
《解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蓋蘭傳》中,蓋蘭在為困難百姓救濟時,用自己的錢解開了錢囊,因此取名為《解囊》。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幫助他人的善舉和仁愛之情。
在繁體字中,成語《解囊》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解囊”。
根據古代文字研究,古時候《解囊》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觧囊”。
1. 他大方地解囊,幫助了那些災區的孩子們。
2. 在他的解囊之助下,貧困家庭得以重獲新生。
解囊救急、解囊相助、援助困民
施舍、救濟、捐助
吝啬、小氣、守財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