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語的意思、論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語的解釋

[ Lun Yu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孔子言論的彙編,儒家最重要的經典。由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南宋時朱熹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論語共計20篇,1.2萬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論語》釋義

一、書名本義

“論”通“倫”,意為條理次序;“語”指對話語錄。《論語》即“編次有序的對話集”,源自弟子對孔子言行的系統輯錄。《說文解字》釋“論”為“議也”,“語”為“論也”,強調其問答辯證的特質。

二、核心思想

  1. 仁學體系

    “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孔子提出“克己複禮為仁”(《顔淵》),主張通過自我約束恢複禮制秩序。《漢語大詞典》界定“仁”為“愛人”,涵蓋忠恕、孝悌等倫理實踐。

  2. 禮治思想

    強調“不學禮,無以立”(《季氏》),以禮儀規範社會行為。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禮”為“天理之節文”,賦予其哲學本體意義。

三、文化影響

四、典籍地位

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南宋朱熹納入《四書》,成為科舉核心典籍。《漢書·藝文志》稱其“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确立儒家原典權威。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版)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版)
  3.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撰,中華書局2011版)
  4. 《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9版)
  5. 《漢書·藝文志》(班固撰,中華書局1962版)

網絡擴展解釋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書名中“論”指整理編纂,“語”指對話言論。全書共20篇492章,約1.2萬字,内容涵蓋道德、教育、政治等領域,集中體現孔子的倫理思想與政治主張。

二、成書背景

  1. 編纂過程: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編纂,成書于戰國前期。班固《漢書·藝文志》記載,孔子去世後,門人将師生對話記錄“輯而論纂”,故稱《論語》。
  2. 版本演變:漢代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等版本,今本以《魯論語》為基礎。

三、核心思想

以“仁”為核心理念,強調“仁者愛人”的博愛精神,同時系統闡述:

四、曆史地位

五、典型篇章解析

以開篇“學而時習之”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篇章或思想解讀,可參考《鮑鵬山全解電子版》等現代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弱白旄八十億刼鞭子壁爐不可收拾參劾測辰岑崟純絜楚塹大老爺丹魄得雄滴粉搓酥定軍山對不住杜默為詩妨害霏紅高屋貫族話趕話回辟繪聲繪形假節侯季材解衣盤礴雞叫機石酒食地獄繼之以死俊明巨文空氣污染厱諸連事力氣六候隆隆攏絡馬曹蒙瞀命諸侯木制品拿班年間弄孫屏聲息氣貧賤驕人券給撒吞傷世屍利四海他人天邊外脫産鮮乏香消玉殒賢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