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劾的意思、參劾的詳細解釋
參劾的解釋
[accuse;impeach] 君主時代上奏章揭發官吏的罪狀;彈劾
即如前年胡景桂參劾慰帥一事。——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詳細解釋
彈劾。《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張萬戶 貪婪太過,被人參劾。”《紅樓夢》第一○一回:“ 蘇州 刺史 李孝 一本:參劾縱放家奴,倚勢淩辱軍民,以緻因奸不遂,殺死節婦事。” 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附錄四:“ 上海 道 吳煦 劣迹昭著,被人參劾。”
詞語分解
- 參的解釋 參 (參) ā 加入在内: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 相間,夾雜:參雜。參半。 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媙 )(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 探究,領悟:參悟。
- 劾的解釋 劾 é 揭發罪狀:彈(俷 )劾。參(乶 )劾。 筆畫數:; 部首:力;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參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君主制時代,指通過正式途徑揭發官吏的過失或罪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參劾”指向上級或君主提交奏章,揭露官員的過錯或違法行為,即“彈劾”。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書面形式檢舉官吏的不當行為。
二、詞源與結構
- 參:意為“參與、介入”;
- 劾:指“審查罪狀、彈劾”。
組合後表示“參與對他人過失的檢舉”,強調正式性和程式性。
三、使用場景
- 曆史背景:常見于中國古代政治體系,如清代官員胡景桂曾參劾慰帥(見《譚嗣同傳》)。
- 文學引用:《醒世恒言》《紅樓夢》等古典作品中均有使用,如“張萬戶貪婪太過,被人參劾”。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權力者的監督行為,但現代更常用“彈劾”一詞。
四、與“彈劾”的關聯
兩者含義相近,但“參劾”更側重書面檢舉的流程,而“彈劾”適用範圍更廣,包括現代政治制度中的罷免程式。
參劾是君主制下通過奏章揭發官員罪狀的正式行為,兼具曆史特色與監督意義。如需具體案例,可參考《譚嗣同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參劾》這個詞源于漢語,用以描述對官員的指責或指控。下面是關于《參劾》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參劾》由“參”和“劾”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參”是由“厶”和“雙木”組成的部首,總計有8畫;而“劾”則由“刂”和“白”兩個部分組成,總計有8畫。
來源:《參劾》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古代中國文獻中,通常用來描述人民對官員的舉報或起訴。
繁體:《參劾》的繁體字是「參劾」。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參劾》的寫法較為繁複,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這種寫法在現代中文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他以他所知道的事實參劾了那位官員的腐敗行為。
組詞:參劾書、參劾議案、參劾條款
近義詞:控告、指責、指控
反義詞:表揚、贊揚、稱贊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