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o Guanzhong] (1330?—1400?) 中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作品有《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其姓名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姓名释义
•罗:姓氏,源于古国名“罗国”,后以国为姓,象征网罗智慧、包罗万象。《说文解字》释为“以丝罟鸟”,引申为搜集、囊括之意。
•贯:动词,本义为穿连、贯通。《说文解字》注“贯,钱贝之贯”,后衍生为“贯穿古今”“学贯中西”,喻学识渊博、融会贯通。
•中:方位词,指中心、核心,亦含“合乎”“达到”之义,如“中庸”“中正”,体现其创作追求平衡与深度。
全名寓意:集百家之长,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彰显其文学集大成者的地位。
二、生平与成就
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一说钱塘),生平史料较少,据《录鬼簿续编》载,其“号湖海散人”,与施耐庵为师徒关系。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七实三虚”手法重构三国史诗,奠定历史演义文体范式。另著《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等,对后世小说、戏曲影响深远。
三、权威评价
•文学史地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三国演义》“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肯定其史料整合与艺术再创作价值。
•文化影响:其作品塑造的忠义观(如关羽)、智谋哲学(如诸葛亮)深度融入民族精神,《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参考来源:
关于“罗贯中”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祖籍山西太原府。他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奠基人,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罗贯中首次将章回体小说体制定型,并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取得突破。其作品融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成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鲁迅评价其“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兼具雅俗共赏的特点。
关于他的籍贯存在争议,部分记载为山东东平,但多数文献支持山西太原说。生卒年亦无确切记载,学界普遍采用“约1330—1400年”。因古代戏曲小说家地位较低,正史无传,生平主要依靠《录鬼簿续编》等民间资料考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文学史著作或古籍《录鬼簿续编》。
襃被惨无人道长棘承宾尘至穿求次雎担雪填河钓角顿挫疗法独睡丸韥丸法螺方重番守飞丁覆醴富轹万古福州贯串官僚观音过屋唅呀河豕宏陈熀烂坚深皭皭精兵强将京城氏金盏赍赏叩叩论理学马陵削树铆工眉寸模剽轻鸾清丈人偶阮囊如解倒悬墒情痁鬼善秀涉趣世态人情殊礼四背松缓夙雠隧道微约相持翔折小本经纪歊烦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