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力不從心的意思、力不從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力不從心的解釋

[ability falling short of one's wishes;ability not equal to one's ambition;lack the ability to do what one would like to do; the spirit indeed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裡想做,但能力達不到

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後漢書·西域傳》

詳細解釋

想做某事而力量達不到。《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 歸 等屢涉戎場,便利擊刺;京師士衆,未習軍旅,雖皆義勇,力不從心。”《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隻是小娘子千金聲價,小可家貧力薄,如何擺布,也是力不從心了。” 朱自清 《選詩雜記》:“動手的時候并不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假如不曾作到相當地步,那是力不從心,無可奈何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力不從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ì bù cóng xīn,其核心含義是:心裡想做某件事,但自身的力量或能力不足以實現,常用來表達一種無奈或遺憾的狀态。

詳細解釋:

  1. 字面拆解:

    • “力”:指力量、能力。
    • “不從”:無法順從、無法達到。
    • “心”:指心中的意願。 合起來即“心裡想做,但力量跟不上”。
  2. 情感色彩: 通常帶有無奈、遺憾或自責的意味,多用于自述或描述他人的困境,而非客觀批評。

  3. 使用場景:

    • 能力不足:如工作超出個人能力範圍時,可以說“這項工作讓我力不從心”。
    • 身體限制:如因健康問題無法完成目标,例如“想陪孩子跑步,但體力不支,深感力不從心”。
  4. 近義詞:

    • 心有餘而力不足
    • 無能為力
    • 鞭長莫及
  5. 反義詞:

    • 得心應手
    • 遊刃有餘
    • 力所能及
  6. 出處與典故: 成語源自《後漢書·西域傳》,東漢名将班超晚年因年老體衰,上書皇帝請求歸鄉時寫道:“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後演變為“力不從心”。

例句:

這一成語生動體現了主觀意願與客觀能力之間的矛盾,是中文中表達“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的經典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力不從心》的意思

《力不從心》是一個成語,表示原本有意願和決心去做某件事情,但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實現或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能力不夠,無法将想法或計劃付諸實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力不從心》的拆分部首是力(力量)和心(心思)。力的部首是力,帶有14個筆畫;心的部首是心,帶有4個筆畫。

來源

《力不從心》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古人認為人的能力來源于心,如果心意和力量無法達到一緻,就會産生力不從心的情況。

繁體字

《力不從心》是《力不從心》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力不從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和意思都相似。古代漢字形狀和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可能需要參考古籍和古文字研究。

例句

1. 由于他年紀太小,力量不夠,所以力不從心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2. 雖然他很想學習鋼琴,但因為時間和經濟的限制,力不從心。

3. 因為身體不適,她計劃參加的演講活動力不從心。

組詞

無力、心力交瘁、無能為力、力所不及

近義詞

無法實現、力有未逮、力不勝任

反義詞

力有馀績、心有馀而力足、信心百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