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拔的意思、警拔的詳細解釋
警拔的解釋
(1).敏悟超群,使人驚異。多形容人的風度。《梁書·王暕傳》:“年數歲,而風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北齊書·裴讓之傳》:“ 愔 每雲:‘此人風流警拔, 裴文季 為不亡矣。’”
(2).警策拔俗。多形容詩文創作。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觀此五字,文雖不多,氣調警拔。”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大抵 宋 詩雖多疵纇,而語意絶有警拔者,故其自負如此。”《詩刊》1978年第1期:“緊接着一句‘高路入雲端’,那更是出人意想之外的警拔的形象。”
詞語分解
- 警的解釋 警 ǐ 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戒備,告誡:警衛。警世。警告。警戒。警備。警惕。警省(媙 )(警惕醒悟)。 需要戒備的事件或消息:警號。警報。警鐘。 感覺敏銳,見解獨到:警句。警覺(?)。機警。 國家維持
- 拔的解釋 拔 á 抽,拉出,連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長。 奪取軍事上的據點:連拔數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兒。 選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樹、建築物等高聳在地面上)。
專業解析
"警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漢語和文學評論中,其核心含義指(文辭或人才)精煉、出衆、不同凡響。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
釋義核心:
- 警: 本義指敏銳、機警、使人警覺。引申為精煉、扼要、切中要害。
- 拔: 本義指抽出、拉出。引申為超出、特出、超群。
- 警拔: 二字結合,形容文辭精辟有力,見解獨到深刻,超出尋常水平;或形容人才識卓越,出類拔萃。
-
側重方向:
- 用于文辭/作品: 強調語言精練不拖沓,立意新穎深刻,表達有力,能發人深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其詩風警拔,不落俗套。”
- 用于人才: 強調人的才思敏捷,見識高超,見解獨到,在同輩中顯得突出。例如:“此子才思警拔,前途不可限量。”
-
近義詞:
- 精警、精辟、超拔、卓異、拔俗、出類拔萃、不同凡響。
-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對“警拔”的釋義為:“警策拔俗。謂詩文等不同凡響。” 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的工具書之一。 (由于無法鍊接至具體線上版本,來源标注為《漢語大詞典》)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在收錄古漢語詞彙時,也明确收錄“警拔”,釋義側重于“(文辭)精煉、挺拔、不同凡響”。 (來源标注為《古代漢語詞典》)
“警拔”形容的是在文辭表達或人才識見上達到的一種精煉、深刻、超凡脫俗的境界。它不僅僅指優秀,更強調一種銳利、新穎、能引人注目和思考的特質。在文學批評中,常用以贊賞那些語言凝練有力、思想内涵深刻的詩文作品;在品評人物時,則用以贊譽那些才思敏捷、見解獨到的人才。
網絡擴展解釋
“警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形容人的風度
指人敏悟超群、氣質出衆,常帶有令人驚異的風采。例如:
- 《梁書·王暕傳》記載:“年數歲,而風神警拔,有成人之度。”
- 《北齊書·裴讓之傳》提到:“此人風流警拔,裴文季為不亡矣。”
二、形容詩文創作
表示文章或詩歌立意深刻、語言精煉,具有警策脫俗的特點。例如:
- 南朝鐘嵘《詩品》評價某作品“文雖不多,氣調警拔”;
- 現代詩句“高路入雲端”也被稱為“警拔的形象”。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警拔”解釋為“警惕并迅速行動”,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主流詞典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詩品》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傷人白毫光幫腿背興崩擾比迹搏掩柴壩船閘存儲器點簇鼎魚鬥糧豆馬遏岨二應發煩飛章分羹分外妖娆浮麥高姓格勒國境黑金華漢渾天家家君見存谫谫驕暗疾視決掦快蟹領江理意賣大炕門婿女子無才便是德片文隻事巧匠曲變仁人君子軟皂若其綏導提挈同心合德圖畫文字婉畫萬馬齊喑玩戲委武握風捕影窩主吳侬嬌語五戎相連愛銜寃蝦須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