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奏劄。《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帝得 榮 手版,上有數牒啟,皆左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者悉在出限。”
“牒啓”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文書或信件的開頭部分,特指古代公文、書信的起始格式,例如奏劄的稱謂部分。後來也引申為事情的開端或起始階段。
詞源解析
曆史用例
據《資治通鑒》記載,南北朝時期官員爾朱榮曾使用“牒啓”呈遞名單,如:“帝得榮手版,上有數牒啟,皆左右去留人名……”(《梁武帝中大通二年》),此處“牒啓”指奏劄類的公文。
用法擴展
除實際文書用途外,“牒啓”在文學中常被用作比喻性表達,例如描述事件的開端,類似“序幕”“發轫”。
例句參考:
“金壇啟曙闱,真氣肅微微。”(出自詩詞古文網,用“啓”呼應初始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文書格式,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古代公文研究資料。
《牒啓》一詞在漢語中指的是信函或書信。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牒字來代表書信,而啓則表示開啟或啟發。因此,《牒啓》就是開啟書信或者啟發他人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牒啓》這兩個字都屬于繁體字,部首分别是牛和讠。牛部代表了與牛有關的意思,讠部則表示與言語或文字有關。這兩個部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牒啓》這個詞。
筆畫上,《牒啓》總共有16個筆畫。其中,牛部有4畫,讠部有12畫。
繁體和古代漢字寫法:《牒啓》屬于繁體字,是傳統漢字的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例如,現代漢字中的“業”字,古代寫作“業”字。同樣地,現代漢字中的“信”字,古代寫作“信”字。
例句:1. 我收到了他的牒啓,他寫得很詳細。
2. 他的牒啓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
組詞:牒文、啓發、文牒、信牒
近義詞:書信、信函、函電
反義詞:密函、暗語、秘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