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秋瑾 (1875-1907)的别號。 秋瑾 為 浙江 山陰 (今 紹興 )人。 紹興 境内有 鑒湖 。 湘靈子 《軒亭冤·叙事》:“ 秋瑾 字 璿卿 ,又字 瑜娘 ,自號 鑑湖女俠 。”
“鑒湖女俠”是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的别號,這一稱謂融合了她的籍貫、性别特征及革命精神。以下從詞源、曆史背景及象征意義三方面詳細解析:
秋瑾生于1875年,自幼崇尚民族英雄,反對封建禮教。1904年赴日留學期間參與反清革命組織(如光複會、同盟會),後回國創辦《中國女報》,提出“婦人協會”主張,倡導女性教育與經濟獨立。1907年主持紹興大通學堂,組建“光複軍”策劃起義,同年因起義失敗被捕犧牲,年僅32歲。
“鑒湖女俠”不僅是秋瑾的稱號,更承載了近代中國女性覺醒與革命抗争的雙重内涵。這一稱謂至今仍被用于紀念她的曆史貢獻與精神遺産。
《鑒湖女俠》是一個詞組,由"鑒湖"、"女"和"俠"三個字組成。
其中,"鑒"字的部首是"金",總共有10筆。"湖"字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3筆。"女"字的部首是"女",總共有3筆。"俠"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8筆。
《鑒湖女俠》是根據清代作家李陵所著的《鑒湖新志》改編而成的。故事講述了鑒湖女俠的英勇事迹,以及她為了正義與邪惡戰鬥的故事。
《鑒湖女俠》是《鑒湖女俠》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因此《鑒湖女俠》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來說,字形和意義基本相同。
1. 她就像一位現代版的鑒湖女俠,為弱者伸張正義。
2. 這部電影描繪了鑒湖女俠故事的傳奇性。
鑒别、湖泊、女性、女士、俠客
女俠:女武士、女英雄
鑒湖:辨别湖
女俠:軟弱者、無能者
鑒湖:不辨别、不識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