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柰園的意思、柰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柰園的解釋

(1).亦作“ 柰苑 ”。《維摩诘經·佛國品》:“聞如是,一時佛遊於 維耶離 奈氏 樹園,與大比丘衆俱。”奈氏樹園,一本作“菴羅樹園。”奈,同“ 柰 ”。後因用以稱佛寺。 唐 王勃 《八仙徑》詩:“柰園欣八正,松巖訪九仙。”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撫視遺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從柰苑之遊。”《說郛》卷七五引 宋 王子韶 《雞跖集》:“昔西域國有柰樹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為伽藍,故曰柰苑。”一說。因 洛陽 白馬寺 有柰林而得名。參見“ 柰林 ”。

(2).種植柰樹之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柰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宗教文化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佛經典故
    源自《維摩诘經·佛國品》記載,佛陀曾在“維耶離奈氏樹園”講經說法,其中“奈氏樹園”在部分版本中寫作“庵羅樹園”。因“奈”與“柰”相通,後簡化為“柰園”,成為佛寺的代稱。

  2. 白馬寺關聯說
    另一說認為與洛陽白馬寺的“柰林”(柰樹園林)有關,柰樹為古代寺院常見植物,故以“柰園”借指寺院。

二、語義演變與文學應用

  1. 宗教場所代稱
    唐代文學中常以“柰園”“柰苑”指代佛寺,如王勃《八仙徑》中“柰園欣八正,松岩訪九仙”,即以柰園暗喻修行之地。

  2. 引申含義
    因柰樹果實可入藥,柰園也隱含“清淨療愈”的意象,常用于形容佛教文化中的精神淨化功能。

三、相關争議

關于詞源存在兩派觀點:一派側重佛經原典的“奈氏樹園”,另一派強調白馬寺柰林的地緣影響。兩種說法均體現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景觀的融合現象。

提示:若需具體詩文例證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維摩诘經》及唐代佛教文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柰園”

“柰園”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果實盛産的果園或果樹叢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柰園”由“木”部首和“園”部組成,共計10個筆畫。

來源

“柰園”一詞源自《楚辭·既醉》:“枯樹之下有所藏兮,疏木叢生以為栽,柰我園中之樹。”在古代文學中,經常出現以花果為象征的描寫,柰園即為園子中果實豐盛的景象。

繁體

繁體字為「柰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使用繁體字的時候,寫作「柰苑」。

例句

1. 果園裡的柰子成熟了,香氣撲鼻。

2. 春天來臨時,柰園裡的花朵盛開,美麗如畫。

相關詞語

1. 果園:指種植果樹的園地。

2. 果樹:指結果子樹,比如蘋果樹、梨樹等。

3. 花果:指花朵和果實。

近義詞

果園、果樹林、果實叢等。

反義詞

荒園、蔬園、白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