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錦的意思、束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錦的解釋

五匹錦。古代用作禮物。《儀禮·士昏禮》:“舅饗送者一獻之禮,酬以束錦。姑饗婦人送者,酬以束錦。若異邦,則贈大夫,送者以束錦。” 鄭玄 注:“古人錦皆作帛。”《左傳·襄公十九年》:“賄 荀偃 束錦加璧、乘馬,先 吳壽夢 之鼎。” 杜預 注:“五匹為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錦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捆紮成束的錦緞,常作為古代聘問、饋贈的貴重禮物,兼具禮儀性與計量功能。以下從詞義、典籍用例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解: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構成

    • 束:《說文解字》釋為“縛也”,本義為捆紮,引申為計量單位(如“五匹為束”)。
    • 錦: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象征華貴(《說文》:“襄邑織文也”)。

      合稱“束錦”即指按禮儀規格捆紮的錦帛,屬古代“束帛”類禮品的精制品。

  2. 禮制内涵

    在周代禮制中,“束錦”是諸侯國間聘問、祭祀或賞賜的規範禮物。《禮記·雜記》載:“納币一束,束五兩”,鄭玄注:“十個為束,貴成數也。” 可見其以“束”為計量單位,每束通常含五匹(或十卷),代表禮儀的規格化。


二、典籍用例與功能

  1. 聘問禮儀

    《儀禮·聘禮》詳載使者“奉束錦”觐見國君的流程,如:“賓裼,奉束錦加璧享。” 此處束錦與玉璧并用,彰顯禮之隆重。

  2. 賞賜與酬謝

    《左傳·襄公十九年》記魯國季武子“以束錦命于晉”,以錦帛為媒介表達政治結盟意圖。後世亦用于酬謝功績,如《周禮·秋官》言“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束錦為必備信物。


三、文化象征與演變

  1. 財富與身份符號

    錦緞在先秦屬稀缺資源,《詩經·秦風·終南》以“錦衣狐裘”喻貴族身份。束錦以制度化形式呈現,強化了禮制社會的等級秩序。

  2. 計量單位固化

    漢代後,“束”作為錦帛的計量單位沿用。《漢書·食貨志》載“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五匹一束的規格成為定制,常見于賞賜記錄(如《後漢書·輿服志》)。

  3. 現代語義弱化

    當代漢語中,“束錦”僅存于古籍與仿古語境(如傳統禮儀研究),日常使用已被“錦緞”“綢帛”等替代,但其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成語(如“束帛加璧”)及曆史著述。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清]阮元校刻. 《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M]. 中華書局, 2009.
  3.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M]. 中華書局, 2018.
  4. [漢]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62.

網絡擴展解釋

“束錦”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基本含義(常見用法)

指古代用作禮物的五匹錦。這一解釋源自《儀禮》《左傳》等古籍記載,是較為權威的釋義:

  1. 量詞定義:“束”在古代作為量詞,指五匹為一束(如《左傳·襄公十九年》中“束錦加璧”),因此“束錦”即五匹錦帛。
  2. 禮儀用途:多用于聘禮、饋贈等正式場合。例如《儀禮·聘禮》提到“賓用束錦傧勞者”,即賓客以束錦作為答謝禮物。

二、引申含義(較少見)

比喻對言行或自由的限制。該釋義将“束錦”解釋為成語,引申為用錦帛的捆紮象征束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出處,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岸獄幫人寶锳奔水瀕近長短說騁説鸱目虎吻傳郵出喪竄命凋嚴東北易幟蹲沓剁碎兒女子發達國家泛潋高氣躬耕怪幻丱髦關門打狗祼飨翰墨人火地虎韬虎中減竭椒桂交顔紀略頸飾矜誇淩上禁卒蠲敝崇善狂膽浪梗累句靈耀流逋劉伶酒滿目凄涼漫士冥慶暮年清歌妙舞鼽嚏欺诒如如不動上除笙樂市莽收要騰蹶填詞文化書社無賴漢橡飯菁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