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亂危的意思、亂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亂危的解釋

動亂;不安定。 漢 焦贛 《易林·無妄之晉》:“亂危之國,不可涉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亂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釋義

  1. 亂(亂)

    • 本義指無秩序、動蕩不安的狀态,引申為社會混亂、叛亂等。《說文解字》釋為"治也",段玉裁注:"亂本訓不治,不治則欲其治,故其字從乙。乙以治之。"
    • 在"亂危"中強調秩序崩壞、動蕩不安的語義。
    • 本義指高處、陡峭處,引申為危險、不穩、傾覆之勢。《說文解字》:"危,在高而懼也。"
    • 在"亂危"中側重局勢危急、存亡堪憂的層面。

合成詞義:指社會秩序崩潰且面臨傾覆危機的極端動蕩狀态,多用于描述政權不穩、國家瀕臨滅亡的險境。


二、古籍典例與權威釋義

  1. 《韓非子·難一》

    "亂危之道,非智士之所為也。"

    • 此處"亂危"指導緻國家混亂危亡的治國方略,強調政策失誤引發的雙重危機。
  2. 《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

    釋"亂危"為:"混亂危殆;動亂危急",明确其描述社會或政權處于崩潰邊緣的複合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第154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混亂而危急",并引《韓非子》為例證。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982頁


三、語義辨析與近義詞對比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出現于曆史研究、古籍解讀或文言創作中,用于精準描述朝代末期、戰争時期等系統性崩潰狀态。例如:

"分析晚唐亂危之局,需考察藩鎮割據與民生凋敝的雙重作用。"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韓非子·難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及紙質辭書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遵循學術規範。如需電子資源,可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查證《韓非子》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亂危”是一個漢語成語,由“亂”(混亂)和“危”(危險)兩個詞組成,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局勢或環境處于混亂與危險并存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使用場景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延伸理解

參考來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漢語大詞典》或《易林》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埃煤邊瑣彩毫操衣陳婆婆趁逐赤骨立沖情抽彩磁體存恤旦昔疊重獨幅對策怼怒敦本務實額娘珥金拖紫犯夜沸煎飛謡風高風績隔違怪異官儀歸節黃丸見性枷梢甲乙丙丁緝獲謹志九陲疾戰焌油鹍鲸良法連橇令疵籠鞵買收沒救弭禳剽奮樸木千金石傾敗欽信藑茅棄繻年潤麗删約歎籲天命攸歸晩禾翫味萬緣閑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