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骨立的意思、赤骨立的詳細解釋
赤骨立的解釋
赤膊,光着身子。《朱子語類》卷二九:“ 子路 譬如脫得上面兩件鏖糟底衣服了, 顔子 又脫得那近裡面底衣服了,聖人則和那裡面貼肉底汗衫都脫得赤骨立了。”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香奁豔語》:“白髮上,黃花亂插;赤骨立,黑墨偷搽。”亦作“ 赤骨力 ”、“ 赤骨肋 ”、“ 赤骨律 ”。《五燈會元·南泉願禅師法嗣·長沙景岑禅師》:“夏天赤骨力,冬寒須得被。”《永樂大典》卷三○○三引《大慧語錄》:“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卓錐之地,赤骨律箇渾身,與人争甚閑氣。”《何典》第六回:“ 活死人 氣力又小,雙拳弗抵四手的,那裡掙得脫,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們排頭排腳的打了一頓。”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骨立的解釋 形容人形貌極為消瘦憔悴骨立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詳細解釋.形容人消瘦到極點。 漢 劉向 《說苑·修文》:“﹝ 子路 ﹞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 晉
網絡擴展解釋
“赤骨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赤骨立”指赤膊或光着身子的狀态,形容人完全裸露身體。該詞在古文獻中常用來比喻一無所有或徹底暴露的境地。
引證與變體
-
《朱子語類》卷二九中,用“赤骨立”比喻徹底脫去衣物,引申為去除所有修飾後的本質狀态。
例:“聖人則和那裡面貼肉底汗衫都脫得赤骨立了。”
-
《五燈會元》記載的變體“赤骨力”,以及《何典》中的“赤骨肋”“赤骨律”等,均為同義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方言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朱子語類》《五燈會元》等古籍原文(來源:、2、4)。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骨立這個詞是用漢字寫成的,它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的身體、骨骼突出或顯露出來。下面我将為你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赤(chì)是由走之十、力之點及一條彎曲線組成的,它的部首是走。
骨(gǔ)是由大之十、下之十及一個斜線組成的,它的部首是骨。
立(lì)是由立豎及一個橫線組成的,它的部首是立。在這個詞中,立作為聲母并不帶有特定的意義。
來源:
赤骨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它可能是古代文人用來形容個體的特征,尤其指出他們的骨骼突出,而赤表示突出的意思。
繁體:
赤骨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赤骨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赤骨立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會保持類似的形狀和結構。
例句:
1. 他的骨骼如此赤骨立,看起來非常健碩。
2. 這幅畫将人物的赤骨立之姿娓娓道來,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
組詞:
赤骨立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赤骨立之勇(形容人勇敢直率)。
近義詞:
赤骨立的近義詞可以是骨骼顯著、骨瘦如柴。
反義詞:
赤骨立的反義詞可以是身材豐滿、骨骼隱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