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殿的意思、稽殿的詳細解釋
稽殿的解釋
謂執行法令不及時,辦事拖拉。《周禮·秋官·朝大夫》“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則誅其朝大夫” 漢 鄭玄 注:“不及,謂有稽殿之。” 孫诒讓 正義:“謂阻遏法令,後期,事不辨者也。”
詞語分解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殿的解釋 殿 à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宮殿。寶殿。金銮殿。殿堂。殿閣。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試。 〔殿下〕對親王或太子的敬稱。 在最後:殿後。殿軍。 筆畫數:; 部首:殳
網絡擴展解釋
“稽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執行法令不及時、辦事拖拉,常見于行政或法律文書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稽:指拖延、延遲,如“稽留”“稽延”均含滞留、耽擱之意。
- 殿:此處取“後期”或“滞後”之義,指事務處理滞後于規定時間。
2.文獻依據
-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朝大夫》,漢代鄭玄注解為“不及,謂有稽殿之”,即官員未能及時完成政務()。
-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闡釋:“阻遏法令,後期,事不辨者也”,強調拖延導緻政令受阻、事務未妥善處理()。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批評官員行政效率低下,如《周禮》中提到“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則誅其朝大夫”,說明古代對稽殿行為有嚴厲問責機制()。
4.延伸理解
-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行政效率的重視,強調法令執行的時效性。現代可類比為“行政不作為”或“辦事拖沓”現象。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語境分析,可參考《周禮》及漢、清兩代注疏(來源:、2、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殿》的意思
《稽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考察、審核"。這個詞通常用于指官員或者上層領導對下屬工作的考核和檢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稽殿》這個詞的部首是禾,筆畫數分别為9畫和8畫。
詞源和來源
《稽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稽殿言後于齊,修省在夏。"這句話意指君主或者上級領導要考察和審核下屬的工作才能确保國家或家族的繁榮。
繁體寫法
《稽殿》的繁體寫法為「稽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稽殿》這個詞的寫法為「稽⻏」,其中「稽」是指考察和審核,「⻏」是指一種類似于宮殿的建築。
例句
1. 領導今天要來稽殿我們的工作情況。
2. 我們每月都要進行稽殿,确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組詞
稽查、殿堂、殿試、考稽等。
近義詞
考察、審核、檢查。
反義詞
信任、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