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水。 唐 元稹 《江邊》詩:“停潦魚招獺,空倉鼠敵貓。”
“停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根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其核心含義為:
一、基本釋義
“停潦”指雨水停滞形成的積水。其中“停”為滞留、積聚之義,“潦”通“澇”,表示雨後地面積水。《說文解字注》提到“潦,雨水大貌”,強調其與自然降水的關聯。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明清文獻,例如明代農書《天工開物》載:“連雨則成停潦,禾稼浸損”(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天工開物校注》);清代方志《畿輔通志》亦用“停潦漫野”描述水災場景(來源:中華書局《清代方志叢刊》)。
三、語義辨析
與“積水”“内澇”等近義詞相比,“停潦”更側重自然降水形成的短暫性水窪,而“澇災”多指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的水患。現代水文術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
四、相關考據
《康熙字典》引《集韻》釋“潦”為“雨水盛”,印證其與降水現象的關聯。現代方言調查顯示,閩南語等部分南方方言仍保留“停潦”表述,特指田間小範圍積水(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漢語方言大詞典》)。
“停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漢典》和唐代詩文,“停潦”指積水,即因水流停滞或雨水積聚形成的水域。例如元稹《江邊》詩中“停潦魚招獺”一句,描述的便是積水環境中的生态場景。
詞義擴展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歸為成語,并引申為“事物停滞不前”或“思維受阻”。但此說法未被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收錄,可能是對原意的現代引申解讀,需謹慎使用。
字詞解析
古籍用例
唐代詩人元稹的詩句“停潦魚招獺,空倉鼠敵貓”是最早的文獻記錄,此處“停潦”與“空倉”對仗,均描述自然或人為的荒廢狀态。
注意:若用于現代語境,建議優先采用“積水”的本義,避免混淆;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奧克蘭備耕本戰慚豹側犯朝事穿鑿附會傳戰磁骨催青打中火澄結刁天決地滌卡番地伏吟告缺隔品館閣廣西還目浩慨和僦核究和平共處厚贶畫餅話茬兒黃圜火暖賈誠講明蹇澁佳配劫剝精記靜作寖着踞齒疠疵靈星門劉郎隆思眉目民望蜜玺蟠編鋪軌峭特球籍群蟻趨膻入餡收檢手套拖麻拽布微波爐下關笑弄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