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夔魍的意思、夔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夔魍的解釋

指夔和魍魉。皆為傳說中的山林精怪。亦用以泛指精怪。 清 陳維崧 《南鄉子·江南雜詠》詞:“夔魍喧豗,楓根漬酒紙成灰。” 清 劉岩 《天台萬年藤杖歌》:“風饕雪嚙雨淋瀝,孕藏夔魍遭雷霆。”參見“ 魍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夔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夔”和“魍”兩個單字組成,均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精怪、山鬼有關。其含義可拆解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夔 (kuí)

    • 本義: 傳說中的一種獨腳山精或怪獸。《國語·魯語下》記載:“木石之怪曰夔、魍魉。”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神魖也。如龍,一足。” 其形象常被描述為似龍或牛,僅有一隻腳,能發出如雷之聲。
    • 引申/相關: 亦指古代樂官之名(如舜帝時的樂正夔),或作為地名(如夔州)。在“夔魍”一詞中,取其“山精鬼怪”的本義。
    • 來源參考: 《國語·魯語下》;許慎《說文解字》;《山海經·大荒東經》。
  2. 魍 (wǎng)

    • 本義: “魍”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與“魉”結合為“魍魉”(wǎng liǎng),指山川中的精怪。單獨看“魍”,其含義與“魍魉”緊密相連,指代鬼怪、精怪一類。
    • 形象: 魍魉的形象多被描述為矮小、赤黑色,居住在山林水澤之中。《左傳·宣公三年》有“螭魅罔兩”的記載(“罔兩”即“魍魉”的古寫),杜預注:“罔兩,水神。” 後世多泛指各種害人的精怪。
    • 來源參考: 《左傳·宣公三年》及杜預注;張衡《西京賦》(提及“魑魅魍魉”);幹寶《搜神記》。

二、複合詞“夔魍”釋義

“夔魍”作為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


三、文化意蘊與用法

“夔魍”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先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想象,反映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它常用于:

夔魍意指古代傳說中山林水澤中的精怪鬼物,是“夔”與“魍魉”的合稱,泛指一切山精水怪。其詞源古老,文化意蘊深厚,多見于典籍與古典文學之中。

主要釋義來源綜合自:《國語》、《說文解字》、《左傳》、《康熙字典》等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對相關單字的訓釋與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夔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í wǎng(注音:ㄎㄨㄟˊ ㄨㄤˇ),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含義

指傳說中的兩種山林精怪“夔”和“魍魉”的合稱,後泛指一切奇特古怪的精怪或事物。

2.引申含義

在文學中,該詞可形容形象離奇、超出常人認知的事物或人。例如清代陳維崧《南鄉子·江南雜詠》中“夔魍喧豗”,以精怪的喧鬧暗喻社會動蕩。

3.使用場景

4.相關出處

5.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夔”和“魍魉”的單獨釋義,可參考《山海經》《左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好比集荜門蓬戶長禀逞谲詞嚴義正大世界地膚敚攘獨運匠心泛濫成災封恨黼宸丐巧高榜供過于求工容共生礦官閥輥雷漢田郎皓蕩豪奪巧取毫纖洪姿戶曹參軍惠蛄貨色壺觞江勢稽定解禍靜涵赆助就句對坷拉蘭州大學聯絡遼滇了卻獵漁另眼看戲李師師甪裡買爵販官麻沙本鵬海愆滞潛住期貨市場犬馬之勞埏闼生田神思恍惚素積癱廢鐵掀圖畫紙玩兵五任